枣园油田枣34断块层序划分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枣园油田枣34断块层序划分评价研究

桑继红

(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天津  300280)

摘要:随着国际能源环境变化,石油经济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探索老油田持续开发,是我国油田油气稳产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探索枣园油田枣34断块地层纵向上层序再评价研究,分析该断块储层地层沉积状况,为后该断块地层重新划分提供依据。 

关键字:油气资源;枣园油田;地层沉积

1 引述

沧东凹陷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夹持于沧县隆起、徐黑凸起及孔店凸起之间,枣34断块区域构造位置处于黄骅坳陷孔店凸起构造带的末端,主体为依附于李天木断层的大型断鼻构造,被一系列与李天木断层派生断层切割形成高部位的地垒块和低部位的一系列顺向断块。目前已发现的前已发现的含油层位有上第三系馆陶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沙三段、孔店组孔一段、孔二段及中生界共六套含油层系,其中主力油层为孔一段的枣Ⅲ、枣Ⅳ、枣Ⅴ油组。枣34断块主要含油目的层为孔二段,储量670×104t,其中孔二2油组574×104t。

2 区域地层特征

枣34断块根据完钻井揭示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明化镇组、馆陶组,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沙三段、孔店组孔一段、孔二段、孔三段及中生界(表2-1-1)。其中孔店组地层厚度大,总厚度大于2000m,与下伏中生界呈角度不整合。

3 孔店组地层特征

孔店组自下而上,由“红”、“黑”、“红”;“粗”、“细”、“粗”三个岩性段组成较完整的近对称型旋回,分别划分为孔三段、孔二段及孔一段。

孔三段以红色泥质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砂砾岩,厚约300m,向上渐变为孔二段的暗色沉积,未发现古生物化石,属裂陷初期充填式低位体系域沉积。

孔二段为深灰、黑灰色泥页岩夹浅灰色粉细砂岩韵律层,局部夹基性侵入岩。厚约400m,古生物化石有腹足类、介形虫、鱼类、植物、孢粉等。这样巨厚的富有机质暗色泥质岩相沉积,表明曾经历了一次时间较长的湖泛期,属湖侵体系域沉积。

孔一段以红色泥质岩与浅灰、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互层为主,上部暗色膏泥岩发育,一般厚1000m 左右,最厚大于 1500m。化石有腹足类、介形虫、孢粉、轮藻等。孔一段位居层序Ⅰ上部,为孔店组旋回晚期沉积,属高位体系域,以一套红色粗碎屑与蒸发岩相沉积结束了孤立小湖盆发育阶段,留下了生储盖组合极佳的一套油气成藏系统建造。

4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论

本次研究参考前人地层划分对比成果,针对目的层段,井震结合,综合应用测井、钻井、录井等静态资料,同时兼顾油水井生产特征。

孔二段油组划分

孔二段沉积环境是形成湖盆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下部伴有一套基性玄武岩。岩性以油页岩、暗色泥岩为特征,是本区主力烃源岩。按岩电特征及其旋回性自下而上分四个油层组;孔二段4油组、孔二段3油组、孔二段2油组、孔二段1油组。

孔二段4油组

孔二段4油层组地层厚度80m左右,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与灰色砂

岩成薄互层。电测曲线特征:电阻率曲线为不均匀齿状,自然电位曲线起伏明显,但幅度较低。

孔二段3油组

地层厚度100-140m,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在火成岩底部有砂岩或砂砾岩夹薄层泥岩,火成岩厚度一般在100m左右,岩性为玄武岩。

孔二段2油组

地层厚度80-120m,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砂岩较发育,以细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单层厚度较小。孔二2油组砂岩自然电位幅度明显,泥岩电阻率一般在2Ω·m。孔二2与孔二1油组的划分界限是孔二2油组顶部稳定泥岩的顶界,孔二2与孔二3的分界线大多数井是在火成岩的顶界。按照旋回特征将孔二2油组地层划分五个小层,各小层地层厚度在22-28m左右,主要含油层段为孔二2-1、孔二2-3、孔二2-4小层(图2-1-2)

孔二段1油组

地层厚度60-70m,岩性为深灰色泥岩与灰色砂岩薄互层,顶部为分布稳定的灰褐色油页岩和深灰色泥岩,砂岩较细,以细砂岩为主,岩石物性较差,电测解释的油层渗透率一般小于100×10-3μm2。电性特征:电阻率为小尖刀状,砂岩自然电位幅度明显;泥岩电阻率低于孔二段2油组,仅有1Ω·m,声波时差较高,约350μm/s以上,油页岩电阻率高于泥岩,一般2Ω·m左右。

5 参考文献

[1] 薄启亮.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及实践[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0: 1-17.

[2] 童晓光. 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论文集[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 社, 2015: 3-9.

[3] 童晓光, 窦立荣, 田作基, 等. 21世纪初中国跨国油气勘探开发战 略研究[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1-16. 

[4] 吕功训. 阿姆河右岸盐下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勘探与开发[M].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6.

[5] 韩大匡. 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5): 583-591.

[6] 穆龙新. 重油和油砂开发技术新进展[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 1-3.

作者简介:桑继红,1983年9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中原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0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专业,现就职于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