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水稻“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

范银钦

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四川 泸州  646200

摘要:水稻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水稻产量需要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一种双收”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同一季内实现两次水稻收获。这一技术的成功依赖于综合管理水稻生长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因素。同时,采用适宜的连作和轮作方式,最大化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精心设计的种植和管理方法,水稻生长周期被缩短,收成时间得以提前,从而在同一季内实现两次收获。

关键词:水稻;“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

2023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合江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项目实施面积:1100亩;项目实施目标:中稻+再生稻亩产1200㎏。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作栽所,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七位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小组对示范片中稻和再生稻的田间实测,亩产分别为775.3㎏和489.9㎏,中稻+再生稻一种双收实现亩产1265.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集成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品种

品种选择是获得高产最基础的措施,本着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再生能力强的原则,我们选择了籼粳杂交品种甬优4949,该品种穗型中偏大,头季稻穗平实粒220粒左右,穗粒较小(千粒重23—24ɡ);株叶型好,叶片直立,夹角小;再生芽主要是从基部萌发,不同于一般籼稻再生芽从倒2、3、4节抽发,所以再生季穗型很大,穗平实粒90—120,最高可达150粒。

二、适时早播早栽

合江地处川、渝、黔结合部,属浅到深丘地貌,大部分耕地海拔在210—350m,年平均气温18.5℃,亚热带气候,温光资源丰富,技术措施得当,可在种植一季中稻的基础上再蓄留一季再生稻。为给蓄留再生稻留足足充裕的时间和光热资源,避免因再生稻生长时期过短造成再生季不能正常抽穗扬花和灌浆,必须在保证中稻不受倒春寒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提早播种。我们是2月24—25日播种,采用旱育秧方式,培育壮秧。3月25日—4月5日完成移栽[1]

三、精准配方施肥

肥料是决定秧苗长势的最主要因素,肥料不足会造成长势差,肥料过剩既造成浪费,生产成本增高,还会造成秧苗营养生长过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平衡,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们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肥力状况,结合种植品种的需肥特性,制定出合适的施肥标准。一般地块亩施40%含量(N:P2O5:K2O为20:10:10)50㎏,根据肥力情况进行适当增减。个别地块(如生活污水排放的田块,俗称“屋基田”)还作了减氮增磷钾等调整,做到精准配方施肥。

四、规范栽插密度

田间有效穗数是形成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而田间基本苗是决定有效穗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移栽时必须规范栽插规格。我们采取的是10寸×6寸或9寸×7寸等行距,或(12寸+8寸)×6寸的宽窄行栽培,亩栽1万窝左右,每窝栽2—3苗,亩基本苗2.5万左右,保证了栽插密度,为保证高产需要的亩穗数(目标:中稻季16万/亩以上,再生季25万/亩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五、严格管理水源

穗粒数是形成产量的三大要素之一,要获得理想的穗粒数,就必须促进低节位分蘖,穗大粒多。因此,在水源管理上就要严格把控。一是浅水栽秧,田面保持浅水甚至花花水,可大大降低浮秧率;二是移栽期至分蘖盛期,保持浅水分蘖,利于泥温的提升,早生快发促大穗,还可降低秧苗坐蔸发生率;三是分蘖盛期开始蓄深水,此时田间亩苗数普遍达到23万以上,必须及时深水控苗,避免产生过多无效分蘖,大量消耗营养而导致产量下降;四是抽穗扬花期必须保持田间有水,此时是水稻的需水临界期,田间缺水会造成结实率降低,影响穗粒数。

六、科学病虫防治

病虫对水稻的危害极大,据调查,水稻植保贡献率一般达到25—35%,采取防病治虫措施非常必要,但若一味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既增加生产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必须进行科学防治。一是降低基数,稻田耕整一定要抢在越冬幼虫羽化之前,并及时清除田块周边杂草,降低虫口基数和病源基数;二是秧苗采用带药移栽,降低发病机率;三是采用性诱技术,控制螟虫繁殖量;四是根据植保部门病虫测报,适时选用适宜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控制病虫。中稻主要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二代二化螟、稻飞虱,再生稻主要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三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3]

七、巧施再生肥料

施用再生肥料是再生芽萌发多、萌发快、出苗整齐的重要保障,但施用方法一定要得当。一是施用量,施得过少,肥力不足,再生芽萌发少且不整齐,施得过多,又会造成中稻贪青,推迟成熟期,影响再生季生长时间。我们按一般田块施15㎏尿素和5㎏氯化钾的用量,根据不同田块的肥力水平进行适量增减;二是施用时间,由原来中稻收割前10—15天(称为施“促芽肥”)改为齐穗后7天内施用,定义为“粒芽肥”。既能保证促进再生芽的正常萌发,还可起到中稻氮肥后置的作用,增加中稻千粒重,仅凭此项可使中稻增产2—3%。

八、控制留桩高度

甬优4949是籼粳杂交品种,其再生芽萌发表现出粳稻的特性,是从基部抽发,区别于籼稻的倒2、3节位抽发,稻桩高度相应就该降下来,只留20㎝左右就足够了,既不影响再生芽的抽发,又减少对阳光的遮挡,利于再生季对光热资源的利用。在中稻收割当天,亩用晶体“九二○”2克或液体“九二○”4克兑水两背对稻桩进行喷雾,加快再生芽的抽发速度和整齐度。

结语:

水稻“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供应压力日益加大,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还通过合理的土地管理方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的研究、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农民的积极参与。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投资和支持,促进这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为全球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丝路.水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3(7):64-66.

[2]向建巧.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J].种子科技,2023,41(12):91-93.

[3]罗忠秀.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河北农机,2023(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