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树根加固过程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3

桥梁桩基树根加固过程及效果分析

姜自龙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实际的工程施工为例,来阐述了树根桩的施工特征,再将树根桩施工的重点难点、材料计量以及工艺流程等详细地呈现出来,包括定位、桩孔施工、钻机就位和成孔、钢筋笼吊装和焊接、注浆等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由桩基沉降监测结论可知,加固树根桩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加固效果,还能够提高桥梁桩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桥梁桩基;树根桩;加固;注浆

在土木工程行业,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鉴于存在地基稳定性差、土层松软等问题,这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桥梁桩基出现安全问题。在桥梁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引入树根桩加固的施工工艺,就是为了避免桥梁桩基出现安全问题。然而,桥梁桩基树根加固施工技术还不够先进,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工程概况

某大桥是南高北低的单桥墩桥梁,坡度约4‰,在原有的桥墩上进行施工。本文以5#桥墩为监测对象,该桥墩埋深约14.5m,大桥的周边区域有一水库,在夏季降雨较多时,桥墩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出现严重的侵蚀现象和地层失水固结现象。与此同时,部分土壤会被流水带走,使桩基四周的土层移动,导致地面沉降并出现空洞现象,对桩基承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在桩基加固的过程中选择了树根桩加固的方式,旨在提高桩基四周土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树根桩的特点

树根桩(即微型桩)是在现场灌注构成的小直径钢筋混凝土桩,直径为75~300mm,可将其斜向或竖向布置在施工现场,呈现为树根状,因此被称作树根桩。该工程在开展加固作业时,主要是通过加固桩体和桩体间的土层,避免桩基四周的土壤出现扰动现象,将其移动和变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土层稳定,便可更好地增加桩基的稳定性。注浆施工工艺和树根桩的压浆成桩施工技术的共有优点如下所述:

(1)施工所需空间较小,便于在桥梁下方小范围内开展相关作业,平面尺寸通常是0.6-1.8m2,净空高度是2.1-2.7m就能开展作业:

(2)施工过程中噪音小,钻机振动幅度也小,避免影响隧道结构和桩基稳定;

(3)全部的施工流程均可在地表开展,施工快捷且简便;

(4)施工期间由于成孔小,所以几乎没有产生施工应力,就能够避免扰动土层,保护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和桩基安全;

(5)孔、桩设置方便灵活。因为成孔小,在空间较小时仍能够开展孔、桩施工;

(6)地层适应强,能够在各种土壤中布置树根桩和灌注浆液。

3树根桩加固施工

3.1树根桩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桩孔挖掘(清障)→钻机到达指定位置→开孔→配置钢筋笼、焊接→加设注浆管→碎石填注→浆液灌注→拔出注浆管并二次灌浆→注浆完毕并移动桩机。

3.2树根桩材料计量

树根桩通常先开展碎石填注作业后再灌浆,很难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且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计量,若材料计量错误,树根桩防止变形的能力就会减小。该项目本单根桩水泥、水和碎石的用量分别是0.783t、0.431t和2.210~2.488m3

3.3树根桩施工要点

3.3.1定位、校正垂直度

(1)在施工期间,通常选择全站仪来确定桩体位置和放样,将结果记在纸质资料上并上报给监理方审核。

(2)在测量标高时,选择的测量设备是水准仪,以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地坪标高来开展场地找平作业。当确认桩孔施工点后,将四周的地坪硬化并获得标高参数,如此便能掌握树根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

(3)桩位定位。树根桩直径是400mm,定位误差需控制在-30~30mm之间,垂直度偏差不能够大于1/200。

3.3.2开挖桩孔、清障

复核桩位后,将桩位十字线四周的混凝土打碎后,再开展开孔作业。在深度3m直接开展清障作业,若深度超过3m时,应提出适宜的清理方案,提交监理部门审批后再清障。回填应选择质量良好的粘土,施工密实度达90%。

3.3.3钻机就位及成孔

钻机到达指定位置前,需对地坪强度和平整状况进行检查。钻机底座须选择水准仪来抄平,避免施工时出现移动和倾斜现象。钻进期间应及时检验垂直程度,桩体和转盘的中心偏差需低于30mm。选择GXY-1C立轴式岩芯工程勘察钻机来开展成孔作业,主要选择了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的方式。成孔前,在孔点两侧方加装枕木。钻机到达指定位置后,其底座保持稳定和平衡,并选择水平尺测量2个垂直方向的垂直度,确保滑轮、桩体中心和钻盘中心孔处在一条垂直线上。钻机施工最佳速度其50~100r/min,并按照土层变化、施工深度、含砂状况和施工说明书等因素,来改变施工速度,确保成孔品质,避免出现桩孔移位和塌陷现象。

施工期间应实时监测成孔垂直度,若有误差可通过提升钻杆及时调整,在偏斜位置选择辅机钢丝绳将其拉到反方向纠正,使垂直度符合工程要求。成孔到达预设标高后及时清理成孔,到孔口泥浆相对密度≤1.20。

3.3.4钢筋笼加工制作、吊装及焊接

(1)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选择分节的方式来加工、吊装和焊接,每节长度是12m+9m。

(2)钢筋笼吊装:选择钻架来放置和吊装钢筋笼。钢筋笼外径比桩体直径小40~60mm,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下,钢筋笼上配置2组(每组3块)保护块来把握保护层厚度,呈120°来进行施工,且上下2组均匀错开。

(3)钢筋笼焊接:主筋接头搭接50%,单面焊长度≥10倍钢筋直径;施工缝宽度≥钢筋直径的80%,厚度≥钢筋直径的30%。

3.3.5注浆管安装

注浆管安装作业通常在钢筋笼全部完工后开展,注浆管为φ20mm的铸铁管,将其安装在桩孔的底部,应将注浆孔(孔径为10mm)加设到最下方的注浆管底端1.5m处。待注浆管施工完成后,将上口封闭。

3.3.6填灌石子

在填灌10~25mm的碎石时,通常利用挖掘机来开展作业,至预设高度方可停工。填灌前冲干净施工碎石,碎石应配有质保书和合格证明。碎石填灌用量需大于预设数量80~90%。填灌期间,应避免成孔堵塞,及时清障。

3.3.7注浆

确保水泥浆配比标准,选择的水泥类型为P.O42.5,水灰比0.50~0.55。选择注浆泵来均匀注浆,施工初始压力为1MPa,接下来用0.1~0.3MPa压力迫使浆液有序上涨。施工时压力若提高到0.5MPa,可适当提升注浆管后再继续施工,浆液溢出孔道时方可停工。待注浆数等于桩体测算体积时,注浆管的注浆位置为桩体中部。抽出注浆管后,碎石高度和浆液面均会改变,此时须在桩体顶部填入粗石料,并在其2m区域内补注浆液,至预设标高后方可停工。

4预留袖阀管注浆

在埋设注浆管后,该工程还提前配置了袖阀管来注浆,这有效地克服了松软土层注浆时出现的封闭止浆问题。预置袖阀管的施工原理如下:在浆液流经注浆泵且压力是1MPa时,才能注入注浆管。压力浆液进入PVC材质袖阀管所在的部位后,可通过管上φ6mm的泄浆孔流出。在注浆压力的影响下,不仅套壳料会破碎,PVC外的橡胶圈也会出现爆裂现象,加压后的浆液就会下渗到较为松软的地层中,导致土层开裂。若继续注入浆液,就会导致压力增大,使土层开裂情况更加严重。但因为袖阀管外侧为地下树根桩和连续墙,浆液就会在特定的土层间凝结成固结体,再加上全深度范围内能够按照实况来控制注浆深度,就可避免浆液下渗,确保工程质量(图1)。

图1预留PVC袖阀管注浆工作原理

袖阀管工序如下:确定注浆点→放线→开孔(清障)→钻机到达施工位→成孔→清理孔道→安装注浆管。

根据设计要求,将袖阀管设置在双排拱形树根桩的外侧(图2)。在进行拱形双排φ400树根桩施工前,应按照树根桩的长度来安装和连接袖阀管,在安装时邻近的PVC管利用U-PVC胶合剂将袖阀管粘紧在橡胶套管上。首节PVC管配备封堵装置,在管内加灌清水使其处于垂直状态。将各袖阀管连接完毕后放到相应的钻孔内,到预设深度后方可停止,且袖阀管和钻孔的中心应尽量保持重合。

图2袖阀管布置

5施工质量控制

5.1树根桩施工质量控制

5.1.1原材质量控制

在加工钢筋笼时,钢筋建材均需持有机械功能测试合格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在焊接前,钢筋和钢筋笼应配备有焊接试验证明。将300个焊接完工的接头作为样件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后投入工程使用。工程所需的水泥和碎石都应送去质检,质检合格后将报告送至监理部门检查、审批,批准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

5.1.2钢筋笼制作、焊接质量控制

机械吊装的功能对钢筋笼分节加工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分节施工的最大长度是12m。钢筋笼由环形模制作而成,钢筋主筋上的保护层厚度误差需小于10mm。

5.1.3注浆质量控制

(1)浆液拌和需严格根据水灰比0.50~0.55的配比来开展。注浆压力在0.1~0.3MPa之间是正常的,若施工期间压力升高到0.5MPa时,提高注浆管到合适位置再继续施工,直到浆液溢出孔口,即可停止施工。

(2)注浆量和二次起拔:当注浆量等于桩体的体积时,注浆管的注浆位置为桩体中部。抽出注浆管后,碎石高度和浆液面均会改变,此时须在桩体顶部填入粗石料,并在其2m区域内补注浆液,直至预设标高后方可停止注浆。

(3)避免串浆:注浆期间需选择“做一根跳十根”的施工方式,若有需要可通过加注速凝剂和延长间隔时间的方式,来避免串孔或相邻桩溢浆等问题。施工砂石和水泥不仅需持有质保书,还应该提前准备送检试验合格报告。

5.1.4桩位偏差控制

本文所述的树根桩为拱形桩,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桩位偏差随之增大,使旧桩点上的树根桩不能钻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综合讨论后,桩位可灵活调节桩直径50%(200mm)的距离,控制好桩位偏差。

5.2袖阀管注浆施工质量控制

袖阀管应安装在中间位置,且深度需符合预设需求,偏差在10cm以下。袖阀管底部处于密封状态,管口加盖防护且高度超出地表30cm。劈裂注浆的注入速度为7~15L/min,密封泥浆的7d立方体抗压强度是0.3MPa。

6加固效果分析

该项目施工起始时间为2021年5月2日,结束时间为2021年10月6日。为检验加固效果,特对施工后的桥梁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结果为表1所示,3#、6#桥桩总沉降值均在预设值(5mm)以下。

表1桥梁3#、6#桥桩沉降观测值表

桩号

初始观测值

第 51 次

第 52次

第 53 次

第 54 次

累计称将值

3#

42.58394m

42.57991m

42.58109m

42.57975m

42.58066m

3.27mm

6#

42.58138m

42.57701m

42.57795m

42.57702m

42.57780m

3.58mm

实践证明,在加固桥梁桩基时选择树根加固法和合适的注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克服桩基不稳、桩基沉降和桩体承载力下降等问题,还能够加强土层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使高架桥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施工完成后,持续5个月对桥梁的沉降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证实了树根桩的加固性能。

7结语

综上所述,在加固桥梁时普遍使用了树根桩加固方式,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施工灵活、结构稳定且经济效益高等优势,还能够实现桥梁桩基加固的目的。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了桥梁桩基树根加固的施工流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施工速度和品质,避免桩基工程出现安全问题,推动桥梁工程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欣.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桩基加固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3):216-218.

[2]鲁志强,帅品南.微型桩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21,28(09):74-75.

[3]王立涛.浅谈基础施工中树根桩施工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21,(02):94-96.

作者简介:姜自龙(1989.9-),男,汉,山东临沂,本科,学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技术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