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降低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优质护理降低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

李明明闫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分析置胃管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降低意外脱管率及提升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留置胃管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统计不同护理方法下的意外脱管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结果:观察组意外脱管率比对照组低,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留置胃管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可降低意外脱管率,并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该护理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胃管;意外脱管;职业素质

优质护理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护理理念,在该理念下,将患者放在中心位置,以患者需求为基准采取各项护理措施[1]。优质护理改变常规护理手段,对常规护理工作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一种全面及可行性高的护理措施。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会留置胃管,若胃管管理不当易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发生意外拔管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者管道牵拉后脱落相关。留置胃管的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概率较高,其次是器官或者静脉插管,若意外拔管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患者的预后恢复速度慢,也容易发生护患纠纷[2]。为此,针对留置胃管患者,应制定优质护理方案,提升护理工作的素质水平及降低意外脱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留置胃管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50例。对照组:男女依次为28例、22例,年龄:27-78(52.21±6.34)岁,留置胃管时间在1-12(6.43±2.43)d。观察组:男女依次为30例、20例,年龄:26-79(52.86±6.76)岁,留置胃管时间在1-12(6.68±2.6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两组各有6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年龄在24-41岁,平均年龄(33.45±4.87)岁,工作时间在2-18年,平均工作时间(9.87±3.45)年。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对留置胃管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原因,并说明治疗方法的必要性,置管后,定期对病房巡视,观察胃管留置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与形状,观察管路是否对折、堵塞,并向患者说明管路的管理方法,禁忌随意活动胃管。

观察组:遵循优质护理理念制定护理方案,分析意外脱管的原因,结合5W2H法对脱管原因展开分析,包括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操作方法因素等。护理人员因素是并未管路进行有效固定,对患者的约束工作不到位,护士并未及时分析患者胃管脱落的原因,并未向患者说明管路管理的办法。患者因素是胃管置入后患者有机体不适感,部分患者年龄大、认知功能差,对留置胃管不了解,在胃管留置后随意活动,在翻身等活动时发生意外脱管。对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后,建立优质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并选择6名组员,对留置胃管的各项问题整理,并提出改进措施[3]。第一,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培训胃管管理知识、管路固定知识、健康教育知识等,培训后,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护理人员上岗,并制定意外脱管管理表,记录护理期间的脱管率,并给出每个脱管的原因。第二,优质护理实施,护理人员固定胃管可采取蝶形固定法,将三条胶带以交叉的方式对管路进行固定,并对两侧加强固定。在操作时,护理人员观察胃管的固定稳定性,向患者说明胃管留置的价值,并说明离床时体位变动的方法,以免胃管意外脱出。护士交接班时加强巡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患者的不适情况,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说明疾病康复与留置胃管的关系,让患者对胃管管理引起注意。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遵医嘱每天雾化吸入治疗,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每天早晚让患者做好面部清洁及口腔清洁,让患者在治疗期间感到舒适,降低治疗期间的躁动率。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患者的意外脱管率。②对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进行调查,包括操作能力、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每个项目为25分,共计100分,分值高代表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高。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标准差,%代表计数资料概率值,检验值分别为t、x²,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意外脱管率对比

观察组意外脱管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意外脱管率对比(n,%)

分组

n

脱管率

观察组

50

0(0.00)

对照组

50

5(10.00)

4.545

p

0.041

2.2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评分

观察组职业素养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评分(

,分)

分组

n

操作能力

服务态度

护患沟通

健康宣教

观察组

50

22.54±2.14

23.12±1.41

23.77±1.02

22.58±1.32

对照组

50

18.41±3.45

19.45±2.15

18.68±3.14

18.58±2.67

t

4.021

5.025

4.354

4.241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部分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或者意识障碍无法进食的情况下需留置胃管,但留置胃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患者心理产生刺激,留置胃管后也有不适感,部分患者情绪躁动易发生意外拔管问题[4]。胃管固定不当也容易导致胃管滑脱。意外脱管后患者需再次置管,增加了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痛苦,若不能及时发现脱管,也会发生不良后果,延误患者病情,导致患者的医疗负担增大,病情严重患者也可能死亡。优质护理作为临床新型护理理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提供健全的护理措施。在本研究中,针对5W2H分析法对胃管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分析为什么、做什么、何人做、何时、何地、如何、多少,该方法分析简单,容易理解及使用。对胃管意外脱落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护理人员原因及患者原因为主,为此,在护理工作中应改善护理手段,比如,改良固定手段,通过蝶形固定方法可更为稳定的固定,该方法也能避免重力因素影响而脱管。但固定位置不宜过紧,太紧会让患者感到不适[5]。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到胃管留置的意义,说明意外脱管的风险性,让患者主动学习胃管管理方法,提升护理人员对胃管留置及管理的认知。自本研究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胃管意外脱管率比对照组低,且观察患者的职业素质评分比对照组高,该结果说明优质护理不仅能降低脱管率,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该护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全培. 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一次性硅胶胃管意外脱管中的效果[J住院患者]. 医疗装备,2019,32(22):190-191.

[2]冯晴,王梅林. 减少NICU患儿胃管意外脱管率的干预方式分析[J]. 人人健康,2019,(21):98.

[3]李梅. 降低脑卒中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率的护理改进策略[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01):67-69.

[4]修侠. 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2):191-192.

[5]张竹筠,沈颖,尹世萍,季晓云,蒋健骏. 品管圈降低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