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4
/ 2

针对性护理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邵丹  唐梓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60例肺炎患者(2021.01-2022.12)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各组30例,对比各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炎患者治疗时,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减轻临床症状,可推广。

关键词肺炎;针对性护理;治疗依从性

肺炎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临床研究发现,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气溶胶,患者感染率与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1]。数据显示,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约有10%~40%为肺炎[2]。该疾病多表现为咳嗽、高热、呼吸困难等,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药物为主,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因本病临床症状明显,且多数患者疾病认知度偏低,导致治疗配合度低。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方法辅助治疗至关重要。针对性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个体化,护理内容可达到较高的细化程度,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以本院60例肺炎患者为例,探究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60例肺炎患者(2021.01-2022.12)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13例;平均年龄(25-40)(32.55±3.36)岁;平均病程(1-3)(2.21±0.51)d;感染类型: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8、12、10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9、11例;平均年龄(24-41)(32.24±3.37)岁;平均病程(1-2)(2.03±0.47)d;感染类型: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9、10、1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②病历资料均完善;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造血系统疾病;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③其他感染性疾病;④循环系统疾病;⑤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⑥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护、口头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1)临床症状护理:①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采用正确咳嗽方法:首先进行深呼吸,将肺部吸满气体,选择舒适咳痰体位,适力咳嗽,口端咽痰,再做排痰动作,定时进行排痰练习。深呼吸锻炼: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吸气后缓慢呼出,8-10组/min,3次/d,10 min/次。②退热护理:物理降温:冷湿敷:将毛巾浸入凉水后拧干,不滴水后放于患者前额或大血管部位,15 min/次。枕冰袋:在冰袋中放入碎冰块后放入适量冷水,封闭袋口后用布套包裹,放于头部或大血管部位。药物降温护理:若体位>38.5℃,可遵医嘱使用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用药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2)健康宣教:评估患者对该疾病认知程度,依据其临床症状实施宣教;宣教内容:肺炎病因、治疗方案、发病机制、护理方案、注意事项等。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该疾病知识,以动画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推送,并通过微信随时解答患者疑虑。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温恢复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

(2)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量表内容包含饮食、配合检查、按时用药、生活习惯几个方面,分为优(可按医嘱治疗)、良(配合医嘱治疗,偶尔不配合治疗)、一般(偶尔配合治疗)、差(无法配合治疗)几个等级。依从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n

体温恢复时间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气促消失时间

对照组

30

3.56±0.87

3.34±0.88

4.48±0.89

3.66±0.68

观察组

30

1.59±0.66

2.02±0.57

2.34±0.76

2.21±0.58

t

9.881

6.896

10.015

8.886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n

一般

依从率

对照组

30

8(26.67)

11(36.66)

9(30.00)

2(6.67)

19(63.33)

观察组

30

18(60.00)

10(33.33)

2(6.67)

0(0.00)

28(93.33)

X2

7.954

P

0.005

3 讨论

肺炎是可发于全年龄段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呼吸困难是其常见临床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易诱发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肺炎患者对肺炎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3]。所以,临床采取何种护理方案尤为重要。

针对性护理模式主要是依据患者具体病症制定护理方案,如从精神、文化、心理、生理等方面实施干预,以此避免相关因素对治疗方案造成不良影响,有助于提升疗效。此护理模式较为重视对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生活能力的护理,在缓解其心理压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是该护理重心。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少于对照组,主要是因生理护理是针对性护理的重要内容,护理内容强调对呼吸道、体温护理,以此显著缓解咳嗽,促进呼吸通畅,进而减少临床症状。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观察组更高,主要是因针对性护理干预较为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在一对一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推送该疾病知识,可扩展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认知认识到积极治疗的重要性,以此提升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显著增强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临床症状,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红霞,余艮珍.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患儿疾病转归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2020,39(3):535-538.

[2]田金娟,虢晶晶.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2020,49(16):2232-2234.

[3]胡亚辉,陶桂芳,邓思思.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2022,51(6):7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