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开展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8
/ 2

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开展的效果分析

孙佳丽1,孙玉玲2

1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 266300   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 266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急诊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1-05月未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参照组;于2022年06月-12月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化学性损害、暴力伤、针刺伤、血源性伤害等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安全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参照组,而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缩短上报时间,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值得推荐。

【关键词】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指的是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期间,由于工作需要,与毒害物质接触,从而可能会诱发某种疾病或者是引起严重感染,直接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的一种情况[1]。受职业影响,急诊护理人员长期接触患者体液、污染物、血液以及针管等锐气物品,因此,更容易引起职业暴露,危害身心健康[2]。为了保障急诊护理人员安全健康,有必要针对职业暴露进行安全防护,以减少职业暴露事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01-05月未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2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21-46岁,均龄(37.78±3.99)岁。于2022年06月-12月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11名急诊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其中1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2-47岁,均龄(37.79±3.96)岁。两组急诊护理人员的性别比、均龄等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参照组未进行职业暴露防护,而实验组则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包括(1)安全教育。对新入职的急诊护理人员以及老员工进行在职教育或者是岗前培训,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将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增强急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同时优化职业暴露上报流程以及安全防护管理体系。(2)安全防护。室内按时通风,以净化空气,尽可能的减少室内毒害颗粒以及有害气体浓度。按时消毒清洁,严格落实隔离机制,与患者接触时,必须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防护服以及帽子等;落实七步洗手法,保证手卫生;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时给予无害化处理;实际操作中,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工作效率;急诊室环境保持安静,限制人员出入,避免遭受噪音影响;使用消毒剂的时候,注意控制消毒浓度、应用量,减少化学性损害。(3)急诊科室绩效与职业暴露防护效率挂钩,赏罚分明,以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4)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关心个人生活,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其解除后顾之忧;弹性排班,让急诊护理人员充分休息,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1.3观察指标

(1)职业暴露发生率。主要包括化学性损害、暴力伤、针刺伤、血源性伤害等职业暴露事件。(2)安全知识掌握评分。用百分制问卷考核急诊护理人员对相关安全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100分满分,安全防护知识掌握越多,考核评分就越高。同时记录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时间。

1.4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检验处理实验组与参照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其中以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形式描述安全知识掌握评分、职业暴露事件上报时间等定量资料,组间t检验;以例(n)、百分率(%)形式表述职业暴露发生率等定性资料,组间x2检验;以P值描述组间数据检验结果,当P<0.05时,说明两组结果有差异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职业暴露发生率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职业暴露发生率对比

小组

例数

化学性损害

暴力伤

针刺伤

血源性伤害

总发生率

实验组

11

0

1(9.09%)

0

0

1(9.09%)

参照组

11

1(9.09%)

0

1(9.09%)

1(9.09%)

3(27.27%)

x2

-

5.927

P

-

<0.05

2.2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安全知识掌握评分与上报时间 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安全知识掌握评分与上报时间对比

小组

例数

安全知识掌握评分(分)

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时间(h)

实验组

11

94.66±1.54

12.44±5.12

参照组

11

86.77±1.62

20.96±7.03

t

-

8.876

5.634

P

-

<0.05

<0.05

3.讨论

急诊科室接收的患者,具有病情多变、进展迅速等特点,需要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插管置管、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导致急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血液、污染物、体液频繁接触,引起职业暴露[3]。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属于职业暴露的危险群体,如果不及时进行安全防护,将会严重损害急诊护理人员安全健康,甚至危及性命。本研究中,实验组化学性损害、暴力伤、针刺伤、血源性伤害等职业暴露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参照组27.27%(

P<0.05)。说明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开展很有必要。通过安全教育、安全防护、适当的奖惩以及心理辅导,从多方面加强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了职业安全管理力度,从而减少了职业暴露,保障了急诊护理人员生命安全[4]。与此同时,实验组安全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参照组,而职业暴露事件的上报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说明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实施,加深了急诊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从而有利于急诊护理人员及时上报,规范操作,及时科学、高效的处理各种不良事件,减少职业暴露危害[5]

综上,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开展至关重要,值得作为急诊护理人员的重点培训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俞荷花,彭飞,王芳.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3):1214-1218.

[2]陈湘,王惠,雷光锋.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4-17.

[3]张绮萍,王霄腾,陆锦琪,等.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03):185-188.

[4]吴丽燕,黄伟,许超,等.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9):18-20.

[5]陈月芬,陈丽洁,管丽蓉,等.护理专案在改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效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9):3686-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