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9
/ 2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王巧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中蒙医院药械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6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份未开展中药鉴定技术的中药作为对照组,另抽选出两百份展开中药鉴定技术后的中药作为观察组,分析管理后,2组就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两组中药来源、损坏情况、假冒伪劣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药来源不当、损坏比例、假冒伪劣比例相对较低,可以看出管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检测出药品是否出现来源不当损坏或者假冒伪劣产品等情况,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中药房管理;应用价值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中药作为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基础,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接受程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使得中药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具有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劣质药品流入市场,并严重损害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中药的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中药房的工作原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意识,导致中药质量问题逐渐突出。此外,很多中药都是自然物质,包括植物的根茎、动物的脏腑、矿物质元素等,很多中药外观十分相似,颜色也容易混淆,一旦发生选择错误或者选择劣质产物,很可能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为了全面保证中药质量提供患者的用药安全,需要对中药材进行鉴定管理。对于中药师而言,在岗位中应当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感,能够准确鉴别出中药的品质、真伪、药材来源。然而这种管理模式相对传统,而且鉴定技术落后,需要不断完善中药鉴定技术,全面提高中药管理质量,保证药品安全稳定。本文对中药材展开分析管理,分析中药鉴定技术实际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在展开中药鉴定技术前后,分别抽选出200份中药进行分析。未开展中药鉴定技术视为对照组,开展中药鉴定技术后,视为观察组。由于本次研究属于对中药材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因此的中药材的相关基础信息,对此次研究结果并无较大的影响:P>0.05。

1.2方法

目前,临床上鉴定中药材质量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传统的鉴定方式、现代化鉴别手段。传统鉴定方式内容包括: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观察的内容包括中药材来源鉴定,对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查,鉴别特征需要通过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嘴尝等方式进行检测。判断中药材的良好需要,观察其色泽、外观、性状等特点,外观主要是通过放大镜的方式观察中药材的形态。或者将其浸泡于水中,观察中药的叶片以及花朵形状,也可以从根茎、长条状根等进行鉴定。如果鉴别不准确,需要采取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以判断成分或物理性质等。其中显微鉴定主要是通过显微镜鉴别性状,对一些性状十分相似且不容易区分的组织、细胞、有效成分进行显微鉴定,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鉴别手段。

现代新技术鉴定:现在新技术主要包括DNA分子遗传光谱鉴定,细胞生物学,化学分析等多项技术,通过将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化新型鉴定手段进行联合,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中药的优良性,确保中药能够在临床上安全使用。最后注意明确鉴定范围,包括:来源、性状、真伪等。所有从事性状鉴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药材来源、损坏、假冒伪劣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1. 结果

观察组药品来源不当、损坏比例、假冒伪劣产品均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用药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2组药品管理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n/%)

组别

来源不当

药材损坏

假冒伪劣

不良反应

对照组

12(6.00)

11(5.50)

11(5.50)

23(11.50)

观察组

1(0.50)

2(1.00)

2(1.00)

5(2.50)

卡方值

5.602

5.531

5.502

5.592

P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学科之一,至今已有千百年来的历史。尤其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接受程度不断提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造假等方式,用次品、假冒伪劣产品来冒充价格昂贵的中药材,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损害中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1-2]。常见的假冒伪劣制作方式包括:在劣质品上涂抹有效的粉剂,将外形类似的植物与其混合在一起,或者对中药材的外表进行二次加工,使用盐水浸泡等。另外,中药饮片与西药并不相同。每个产地的中药饮片,其有效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我国药典当中有明文规定,中药制剂中的非药品残留量不得超过3%。在实际的中药质量管理中,很多中药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的患者的生命健康

[3-4]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作用。由于中药材的种类十分繁多、而且药性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中药材的保管和管理也十分严格。加上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对用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这就给中药房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中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对中药材来源品种的鉴定、真伪、性状等多项鉴定内容。有关研究指出,真正的中药材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通过特定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进行综合制作,选择出品质、功效均优于其他条件的同类药材,才能够流通市场进行广泛应用[5]

在传统的中医鉴别方法当中,主要是通过中药师进行人工干预,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中药师通过主观分析、自身经验,对药材的状,来源,色泽,大小等进行分析,这种检查方式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6]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进步,新型的中药鉴定技术也在不断更替,从而为中药房药材管理提供新的思路[7-8]。其中DNA鉴定技术是目前中医所常用的方法,通过细胞生物学、光谱、计算机图像等分析手段,能够提高中药质量管理效果,还能够快速对中药材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操作效率和准确性,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曾东.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3):160-162.

[2] 潘尚军.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健康之友,2023(8):290-292.

[3] 侯晓杰,吴珊珊,李玮. 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J]. 农技服务,2020,37(4):87-89.

[4] 钱伟. 中药房开展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效果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10):110-113.

[5] 王智子,沈海滨,赵媛. 中药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2):116-118.

[6] 包中文,包凤君. 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调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8):166-169.

[7] 马东献,杨巧俊,江绍勇.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23,20(7):233-236.

[8] 汤甜甜. 基层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 中国农村卫生,2023,15(2):2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