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族对水的情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阿拉伯民族对水的情怀

韩卉子

(河北外国语学院 阿拉伯语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纵观世界水资源情况,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淡水不足这一现状,而阿拉伯国家及其地区从古至今都面临着极度缺水的问题。同时这些地方也是世界上最为缺少水资源的地区之一,这就导致了阿拉伯人对“水”有着不解之缘。这种情感是面向大自然、面向民生、并且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本文会从情感来源、情感态度、文学作品中水的内涵和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四个方面分析阿拉伯人对水的情怀。

【关键词】阿拉伯人;水资源;人文情怀

    众所周知,水是万物万生都离不开的最基础的资源。而阿拉伯人在严重缺水的环境下,以及一些由此环境所产生的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水”产生了浓厚的情感。他们敬畏水,向往水,把水作为文学典籍中“乐园”的象征,而此展现在他们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中,也隐藏在他们文明之中。同时他们更加的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一、阿拉伯人对水的渴望和需求的来源

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质使得阿拉伯人对于水的渴望是根深蒂固的。阿拉伯人的祖先贝都因人居于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区,他们的文化里就带有强烈的“大漠”气息,具有一种沙漠特征。这种沙漠特征随着各个时期的阿拉伯人的扩张和征服来传递给更多的地区,而这种沙漠情怀中必定蕴含着对于“水”的渴望,有着自身传承下来针对于水的节约的生活习性。不光如此,其实还有许多被征服地区也是处于沙漠地区,所以许多的阿拉伯国家都对水有着浓厚的渴望。如:沙特阿拉伯是没有内流河的国家,位于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沙漠地带,他们的有着炎热的气候、干燥的土壤以及其极其有限的水资源,这使得沙特人必须适应这种艰苦环境。因而沙特人使用骆驼作为交通工具,使用奶制品,来减少水的消耗。正是因为这种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使得阿拉伯人有着强烈的对水资源的渴望。

在经济和民生上,阿拉伯人对水的需求是日益增大的。而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需要水,阿拉伯人对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同时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技术也有着明显的突破,让人们从没办法到有办法,从有办法到好办法,这也刺激了阿拉伯人对水的需求量。

二、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浓浓“水”情怀

阿拉伯民族对待“水”的态度,以及对“水”具有的如此浓厚的情感的原因,一方面是其身处的环境极度缺水,另一方面是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信仰本身就对水抱有强烈的敬意,并体现在了文学作品之中。在这种信仰中对于水的观念里有着“真主的无限洪恩”的意思。其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的记载“他就是用精水创造人,使人成为血族和姻亲。你的主是全能的。”这个既不同于我国的女娲造人,又不同于有些国家的上帝用土造人。在他们的信仰里,他们认为是真主用水造就的人,虽然水造人相比泥土造人在塑形上略显抽象,但是从人体内流淌的血液来看,这个说法更为接近科学。不仅如此,从其中还能看出阿拉伯人把水造人和血缘关系联系起来,说明阿拉伯人注重血缘关系。在其典籍中,不仅是真主用水创造的人,更是把水赐予子民。“我从云中降下清洁的雨水,以便我借雨水而使已死的大地复活,并用水供应给我所创造的牲畜和人们做饮料。我确已把雨水分配他们之间,以便他们记忆,但他们大半愿忘恩负义。”在充满阿拉伯色彩的神话作品中,水的来源是真主给与的,有点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偷火种给予人类的情节,两者都把人类早期熟悉的东西当成“神”带给人类的福慧。但其中有所不同,一个是真主恩惠人们赐与的水,一个是为造福人类窃取的火种。尽管如此,阿拉伯人的信仰对于“水”的概念并不是神化的,而是实际的,他们追求的是“干净纯洁”的水,像雨水、泉水等流动的水。这些水不光限于饮用,也用于净身,一方面在于清洁身体卫生,另一方面出于礼拜前的大净来净化心灵和表达对真主的尊敬的目的。

在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少不了水的身影,且水在其中具有神奇的作用。如:在广为流传的阿拉伯著名作品《一千零一夜》中,这里的水类似于施展咒语的凭借,里面的人物多为打一碗水,念动咒语,泼向被施咒的东西,就可以启动咒语,无需其他。当然,这里面的水是没有魔力的,而是咒语本身具有魔力。通过泼洒普通水的方法来进行成功施法,这也是《一千零一夜》的的特色所在。而这种特色也并没有脱离开水,由此可见,在文化领域上阿拉伯人对水的热情。

不光在《一千零一夜》在分析中,能够多次见到“水”的身影,而且在典籍《古兰经》中,水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其中在天堂幸福生活的部分中,就有天堂中享有足够甘美的泉水供居民自由饮用的描述。“你们当向信道而且行善的人报喜;他们将享有下临诸河的乐园”,这里水也成为了乐园的象征,成为了对行善好施的回报,印证了水在阿拉伯文学作品中的地位。

三、阿拉伯民族对水资源的态度

阿拉伯民族热爱和感激自己的河流。众所周知,文明的起源地都和水息息相关,它们都在大河流域进行发展。而埃及所发展的埃及文明是离不开尼罗河的,可以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如此绚烂多彩的埃及文明。而埃及人对水的崇拜,更体现在了他们对河神的崇拜和祭奠。哈比神是备受关注并且得到公认的河神,他是雌雄同体的神明,哈比神的这个特征强调了尼罗河的生育和繁殖的能力。人们对河神的赞美和感激,就反应了他们对于自己母亲河的爱戴。

   阿拉伯民族对水资源是据理力争的,持有坚决不动摇的态度。水是关乎于国家的安全大事,国家没有水,内部会动荡不安,国家间可能因为公共领域的水资源而引起争端,威胁世界的安宁。中东水资源争夺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本质的原因是水资源的短缺。不关如此在尼罗河上下游水分配上,也让一些尼罗河流域的国家引起了争端,尤其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国之间的矛盾。他们对此进行商议,然而埃及和苏丹不同意埃塞从上游截留河水,因为这会导致下游严重缺水。在关乎人民生存的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容许有所退缩,甚至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曾经说过:“埃及将对任何可能危及青尼罗河水流的行动作出强硬反应,哪怕诉诸战争。”更体现到了水资源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又体现了阿拉伯人对于水资源强硬的态度和维护水资源的决心。

四、阿拉伯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由于极其缺乏水资源的现状,所以阿拉伯国家及地区都十分的重视“水资源”。他们大量投资水资源相关项目,采取的多种方式来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如:在利用地表水上,沙特阿拉伯会在雨季囤水,建立有181个水库。在地下水的利用中,由于其地下水不达标,会利用脱盐淡化技术来获得纯净的水资源。在海水的利用上,即使海水的脱盐淡化虽造价昂贵,但沙特阿拉伯就在曾经的十五年间,花费了335亿里亚尔。同时他们还有“废水再生”的项目,也是一个潜在的水源。此外,沙特还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开放的奖项。而在有内流河的埃及,尼罗河为他们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和地中海沿岸冬季的雨水作为备用水源。在尼罗河上的水利工程数不胜数,从主水道到二级水道,从二级水道到小型水道,其中不乏有人工河、排水道,已经有超过2200个水利建筑。由此看来,阿拉伯地区对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五、结论

阿拉伯国家及其地区,不论是因为历史环境上;还是在当下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地理位置并没有过多的改变,依然都处在这种大漠地形和干旱的气候之中。不论是他们在大漠环境中发展的大漠文化,还是其产生的文学作品之中,都或多或少有水的身影。阿拉伯人对水的渴望是方方面面的,对水的情怀是热烈和执着的。这种情怀是一种对水的尊敬,对大自然的真挚态度,对民生的真实反映,对人文的热切关怀。如今,人们得到的越多,越容易忘记、丢下什么,世界非文化遗传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先祖们智慧的的结晶,而珍惜触手可得的资源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让子孙后代享有资源的公平环境,阿拉伯人的水情怀和他们重视水资源的态度为人们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向远.阿拉伯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基本象征[D].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

[2]纳训译.一千零一夜[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马坚译.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M·B·A塞艾德,宋媛丰译.埃及水资源及未来政策[D].世界农业,2006

[5]Abdulla,张旭东译,郑丹译.沙特阿拉伯水资源利用的有关问题和政策雏议[D].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1

[6]王晓珍.水资源短缺影响中东北非稳定[D].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作者简介

独立作者:韩卉子(2002.8--),女,汉,河北秦皇岛人,主要从事阿拉伯语学习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