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钟煜

漳州市第八中学(漳州第一外国语学校)

摘要: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素材,带给学生新鲜感,还能充实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本文强调时政热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全流程教学中的渗透,梳理学生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所学知识分析、探究、思考时政热点的有效策略,推动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落地,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时政热点;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其核心要义是建议教师在 “做”中 “教”,学生在 “做”中 “学”,“做”是教与学的根本遵循。其所说的“做”就是 实践,需要教师结合实践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需要学生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和应用理论知识。时事政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材有着密切关系,也是教材中典型的素材和实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做”的载体是时政热点,学生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的最新案例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培养核心素养。

一、结合时政热点, 带给学生最深刻的及时体验 

时政热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主要支撑。很多时候因为时政热点的新颖性、故事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获得丰富体验,也能实现道德观念和法治理念的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破解时政热点所呈现出的价值观、道德论、

法治性。这种体验会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尤其是可以结合权威的网评文章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有力的认知,这种理论体验是初中生尝试着对自身品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提升的重要契机。例如,在讲解“创新驱动发展”时,教师可以将我国CR919大型客机的时事新闻作为学生爱国主义体验式学习的媒介,让学生了解我国最先进交通工具的发展现状,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产生自豪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谈心得体会,也能根据有关我国交通运输工具 发展的新闻报道,去深切感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述的将我国建设成交通强国的重要精神,去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这一体验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组织实践活动, 带给学生最真实的感悟

结合时政热点开展实践活动是初中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力量的最主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实现对道德与法 治理论知 识更深 入的探究与领悟,构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实现道德与法治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收集时政热点新闻,以此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与父母或者同学一起完成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思考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在时政热点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如何借助理论知识来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基于时政热点事件的体验式学习,会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对学生外在的行为习惯、法制应用能力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实践活动要具有很好的延伸性,也就是能以时政热点为活动基础,有效延伸思考,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

例如,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描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所作努力与追求,这是目前在环境保护领域最大的时政热点,也是近几年围绕“碳中和”的热门话题。教师可以将这一时政热点与教材中“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节内容结合起来,采取陶行知先生“教 学做合一”理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网络收集“地球变暖”所产生的危害,以及“地球变暖”的具体原因,再结合生活实际制作“低碳生活”海报,如鼓励人们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引导人们节约用电,提倡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最后将制作的海报张贴在菜场、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向人们传递“低碳生活”的做法与意义。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交能力等品质和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 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对于初中生而言,因为社会阅历不太丰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无法产生认知上的体验和思想上的共鸣。在这一情况下,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尤其需要结合时政热点来创设情境,这种情境一方面获取比较方便,在网络上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另一方面这种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包括在生活中能见到、在网络上能接触到的,在这种教学情境中更能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时政热点的内涵,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知识。

常见的教学情境包括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等,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时政热点教学情境,将学生从书本知识中解放出来,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对品德修养、法治观念有了深层次理解。在时政热点情境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作为时政热点情境的创设基础,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情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通过教师的引导顺利完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与“建设美丽中国”有关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述为例,教师可以将加强环境污染整治的热点事件作为情境创设基础,将学生身边的环境污染案例融入到情境中,以此为学生打造一个深入、全面、接地气、聚人气的时政热点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环境污染相关纪录片剪辑 成一个课件,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这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体验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不再停留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是能在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去思考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且明白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时政热点情境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进而在探究过程中对如何保护环境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综上所述,将时政热点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是谈自己的亲身体验,再引发到同学的亲身体验中去;或者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新闻上的时政热点。

五:参考文献

[1]范新兰.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融入的策略[J].科教导刊,2021(20):163-165.

[2]杨文娟.初中道德与法治引入时政教学的研究[J].吉林教育,2022(13):9-11.

[3]毛志浩.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时事资源运用———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38-41.

[4]张欣,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品质课堂构建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