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

龙勋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共纳入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62例,均在2022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院治疗。以单双号法平均分组,对比组31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均实施疼痛护理。对比分析二组的术后疼痛程度、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护理依从率。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更低、预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长均更短、护理依从率更高(P<0.05)。论:实施疼痛护理,可以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提高护理依从率,加快术后消肿,缩短住院时长,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疼痛护理;护理依从率

慢性扁桃体炎是指病原体在扁桃体定殖、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炎症[1]。患者发病后可见咽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如未积极治疗,随病程延长,严重者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在临床上,常通过手术切除扁桃体,进而消除相关病症,恢复患者健康状态。但此术式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可出现明显疼痛,引起患者身心不适,影响预后恢复质量。为改善以上情况,采取适宜护理方式十分必要。本文对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22.01-2023.10,选取此时我院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62例进行分析。按单双号法平均分组,组名分别为对比组与观察组,31例/组。对比组中男/女=18/13,均数年龄(51.27±4.35)岁,最高者69岁,最低者33岁。观察组中男/女=17/14,均数年龄(50.85±5.02)岁,最高者68岁,最低者34岁。对比分析二组的临床信息,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按时更换切口敷料、予以情绪安抚、进行饮食管控、告知注意事项等内容。

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具体如下:在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①切口护理:加强术后巡视,观察患者切口状态,检查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做好清洁工作,维持周围干净,及时更换敷料,降低感染风险;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合理改变体位,减少对切口处的压迫,并适当进行冰敷,缓解不适感;进行口腔清洁,去除口中异味,确保患者术后舒适性。②情绪护理:耐心服务患者,倾听患者心声,给予适当反馈,增加患者信任感;引导患者表达不良情绪,积极进行纾解,消除不良心态;倡导家属陪伴,使患者获得家庭温暖,减少孤寂感;给予日常生活意见,规避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因素,利于身心健康恢复。③止痛护理:介绍疼痛产生机制,让患者进行熟悉,减少陌生情绪;评估患者疼痛水平,借助多种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从而减轻疼痛感受;在切口处进行冰敷,缓解肿痛现象;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药物,降低术后疼痛水平,提高患者舒适性,利于维持良好心态。

1.3 观察指标

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参考VAS量表的标准,得分区间0-10分,且越低疼痛越轻。

记录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前者共涉及术后消肿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两项。

统计护理依从率,参考李克特量表的标准,得分区间1-5分,≤3分不依从,反之依从。护理依从率(%)=(护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二组数据分析统计,对于术后疼痛程度等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于护理依从率等数据使用(n%)表示,并进行X2检验。对比分析二组研究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对比二组的术后疼痛程度、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

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比组,且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更短(P<0.05),如表1。

表1  术后疼痛程度、预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对比(

组别

例数(n)

术后疼痛程度(分)

术后消肿时间(h)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长(d)

观察组

31

1.28±0.31

28.15±2.03

4.82±0.55

5.80±0.71

对比组

31

2.05±0.63

31.57±5.62

6.29±0.31

7.06±0.94

t值

-

6.1058

3.1866

12.9637

5.9552

P值

-

0.0000

0.0023

0.0000

0.0000

2.2 对比二组的护理依从率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比组(P<0.05),如表2。

表2  护理依从率对比(n%)

组别

例数(n)

护理依从率(%)

观察组

31

30(96.77)

对比组

31

24(77.42)

X2

-

5.1667

P值

-

0.0230

  1. 讨论

慢性扁桃体炎属于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患者以儿童及年轻人居多。典型症状有咽部刺痛感、低热、口臭等,降低患者生存质量[3]。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手术治疗较为多用,治疗效果显著。在手术治疗后予以科学护理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心态,加快术后康复。以往的常规护理虽可起到护理作用,但缺少止痛护理内容,患者术后舒适性不佳,护理效果不理想。而疼痛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式,在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有所增添,加强切口管控,按时更换敷料,利于切口愈合,同时还改变患者体位,予以切口处冰敷,减轻肿胀不适感;进行情绪疏导,使患者维持良好心态;进行疼痛知识普及,拓展相关认知,并予以多种止痛措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性,利于身心健康恢复。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比组,且预后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长较短、护理依从率较高(P<0.05)。

综上,为研究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效果较高,能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消肿时间,加快康复出院,建议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婷;张妮;屈慧文.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3,18(04):181-183.

[2]岳荟.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儿行疼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7):114-115.

[3]张巧玲.疼痛护理在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05):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