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小知识

/ 1

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小知识

范旭敏

西充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200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高于正常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发病人数逐年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活压力较大、容易情绪激动、经常饮酒、盐量摄入偏高、存在家族史的群体,患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大。最开始高血压发作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血压持续偏高,对心脏、脑等部位产生影响出现病变时才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丧失等情况,此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部分患者在高血压初期可能存在阵发性眩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但是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略。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治高血压,了解自身血压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出现眩晕等症状也需要警惕。

二、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目前暂时没有治愈的方法,临床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将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作为治疗的原则,尽量避免引发并发症[2]

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3]。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调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糖控制等治疗方式。

在用药的过程中,初始药物一般选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这五类,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再进行个体化治疗[4]

(1)钙拮抗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4种常用的初始药物一起使用。对于老年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冠狀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缓解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心动过速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与利尿剂联合使用有助于增强降压效果。使用后对人体内糖、脂肪的代谢没有不良影响。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伴慢性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白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在用药初期可能出现干咳、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用药,如果不耐受需要更换其它药物进行治疗。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钾升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血钾和血肌酐水平进行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女性应禁用。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于存在心血管病史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还可以缓解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情况。适用于存在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伴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耐受患者也可以使用。用药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可能存在腹泻等情况。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钾升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血钾和血肌酐水平进行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女性、高钾血症者应禁用。

(4)利尿剂:对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常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随之增加,临床通常使用小剂量进行治疗。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引发低血钾,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血钾水平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补钾。需要注意的是,痛风者应禁用,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5)β受体阻滞剂:对于存在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可对糖脂代谢产生影响,故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长期用药后患者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反跳现象,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引发头痛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中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应禁用,慢性阻塞型肺病、运动员、周围血管病或糖耐量异常者应慎用。

参考文献

[1]先友强,杨军雄,龙勇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1):6-8.

[2]张建峰.基层医院临床高血压病合理用药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2):6-7.

[3]彭嘉裕,郑雪婷.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探析[J].北方药学,2021,18(10):188-189.

[4]魏世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