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阈下中原槐店文狮舞传承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非遗视阈下中原槐店文狮舞传承探究

焦文洁,张琪越

檀国大学,韩国16890

摘要:中原大地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流传着诸多的民间传统舞蹈,记录着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舞蹈作品,更是为中原舞蹈作品的精华所在。槐店文狮舞作为河南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承载了许多先人的心血,是当地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艺术凝练,同时也显示出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文章将对槐店文狮舞进行剖析,分析其传承发展的途径,并对槐店文狮舞的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非遗槐店文狮舞民间舞蹈传承

一、中原“非遗”舞蹈简介

(一)定义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中原大地产生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其舞蹈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历经千百年变化仍流传至今,有着罕见的生命力。中原地区的舞蹈文化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而且是民间舞蹈独特性的体现。据史料记载,中原非遗舞蹈为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中原非遗舞蹈由于其包容性、地域性等特点,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二)起源

近千百年来,中原大地频频开出绚烂的舞蹈之花,历史上曾有多朝在中原地区建立都城,历朝历代都在中原留下了宝贵的舞蹈财富。民间舞蹈最能反映当代人民的审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作品来说,大部分舞蹈作品的背景都和祈福、祭祀、求子有关。古代医疗水平不够完善,从经历诸多朝代更替中我们不难看出,古时战乱纷飞,由于战乱导致的人口数量骤减,而当时很多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增加劳动力只有靠不断地“生”才能得到解决,所以在千百年前流传着许多的求子、祭祀舞蹈,人们通过参与舞蹈表演的方式向神灵忠显自己的虔诚。同时中原舞蹈文化与外界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中原非遗舞蹈“槐店文狮舞”分析

(一)历史溯源

历史上沈丘槐店回族镇居“粱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文狮舞始于元代,源于汉唐时期西域的“五方狮子舞”和“湖人假狮子”,后传入中原。[2]由此可见文狮舞是由多民族长期积淀融合而形成的,在发展初期,文狮舞在借鉴了很多朝代、民族的舞蹈风格中,后经百年历史演变,在广博吸收多种舞蹈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稳定的表演风格,后长期流传于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至今已经有七百余年历史。

(二)艺术特色

每逢春秋佳节、元宵节期间,他们都会走街串巷进行舞狮表演,表演是场面欢快热闹,表演内容也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主要有三部分表演内容,分别是独角虎舞,麒麟舞,狮舞。槐店文狮舞的狮子形象非常的稳静、乖巧,不似传统狮子的凶猛形象,在幼时观看表演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我场景那便是生小狮子这一系列动作,母狮生子的场面非常生动,有趣。通过文狮子的爱意表现出社会和谐的场面。文狮子表演情节比较生活化。如狮子出山,走步,抖毛等动作表现的是狮子的温驯模样。舞狮的服装即为道具,其制作非常重工且耗时,狮头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致繁琐由传承人一人制作,演出服装一般为狮头,狮皮和狮角。[3]表演时一般大狮子没有道具,两人一组,狮皮即为道具;小狮子则需要一个圆笼绣,圆笼绣为双层球形制作。表演时舞狮音乐一般为打击吹奏乐器伴奏,鲜少有旋律音乐伴奏,伴奏乐器一般为鼓、锣等。本人在观看表演时,发现在表演中有很多拿伴奏乐器的表演者都要踩高跷,通常狮子在中间表演,手持伴奏乐器的表演者位于道路两侧,边走边演。

三、中原非遗舞蹈“槐店文狮舞”传承现状分析

槐店文狮舞作为豫东沈丘槐店回族镇的少数民间舞蹈代表作品,是中原非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灵动的表达方式,彰显了其珍贵的美学价值。从整体来看,槐店文狮舞的发展情况是非常乐观的,但现在槐店文狮舞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槐店文狮舞作为民间舞蹈的内容之一,是十分珍贵的舞蹈文化遗产。但在一些节日庆典、元宵晚会等传统民俗活动中已经鲜少再见到槐店文狮舞蹈的身影了。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像一些爵士舞、流行舞等舞种的飞速传播,传统民间舞蹈已经很难再吸引到年轻人的关注。民间舞蹈的参演舞者一般为当地村民,但现在由于经济原因,农村大部分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老一代舞者也年纪已高,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承受排练强度而逐渐退出,所以很多舞蹈目前难以得到传承,演出队伍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在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槐店文狮舞的表现方式似乎也已经得不到大众的关注,致使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4]

四、对中原非遗舞蹈“槐店文狮舞”传承发展建议

我们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改变舞蹈原意的情况下,对舞蹈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中原非遗舞蹈的保护已迫在眉睫。[5]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首先应丰富对民间舞蹈的传播的手段,适应当下新媒体发展趋势。同时,传播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乡野,也可以在室外。同时更应当借助网络微信群、短视频自媒体、各项app软件等更直接、迅速快捷的方式进行有限传播,应丰富传播手段,扩宽传播渠道,同时更要大力宣扬民间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要让人们明白这些古老的传统舞蹈,从哪里来,未来可以往哪里去。鼓励各媒体创办有关非遗舞蹈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同时,增加在传统节日和风俗节日中各项舞蹈的展示活动。

[6]

(二)鼓励非遗舞蹈走进校园

在当地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在“双减”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学习当地的舞蹈文化,鼓励建设中小学实践传承基地,同时大力支持传承人参与学校授课,广泛开展研学活动,挑选培养传承人,在学校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等等。

(三)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现在很多非遗舞蹈展演时,需要舞者自行掏付腰包,而有些演出的道具和服装成本还是相对昂贵的,这就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参加舞蹈演出。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经费力度,鼓励传承人购买相关的舞蹈演出道具等,同时加大对非遗舞蹈的投资力度,鼓励传承人进行创新并增加舞蹈演出,制定良好的奖励机制,着重奖励那些作出贡献的组织等。

结语

中原非遗舞蹈文化历经千年流传,是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槐店文狮舞作为中原非遗舞蹈的独特艺术,是沈丘县民间舞蹈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我们应当树立起对舞蹈文化的保护意识,积极投身到非遗舞蹈保护的工作中来。使中原非遗舞蹈在新的形势下焕发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谭静波.论中原舞蹈的特点与价值[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01):22-31.

[2]倪胜章.沈丘“文狮子”舞溯源[J].寻根,2008(01):69-73.

[3]何粉霞.河南沈丘回族文狮子舞的发展演变[J].民族艺林,2013(03):72-77.

[4]崔晨涛.论文狮子舞保护和传承的困境及策略[J].回族研究,2020,30(01):38-42.

[5]张纯承.中原舞蹈文化产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4(01):167-168.

[6]陈玥.“中原经济区”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以豫西“火龙舞”为例[J].北方音乐,2018,38(0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