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3
/ 2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

曾慕云

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缺乏这一现状,论述了: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以期对专科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有所借鉴。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库、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中医护理学专业护理人员培养计划的基本架构,并通过德尔菲的专家咨询法对其进行了完善。结果:共发放问卷2471份,咨询了14个省市的31位专家,最终确定了培育方案。共60项,其中培养目标9项;培养对象纳入6个标准;教师纳入标准8项;培育模式等五项;课程设置为3个课程组,共18个项目,其中普通基础课程组2个项目,专业基础课程组3个项目,专业课程组13个项目,临床实践8个项目,考核内容6个项目。结论:最终制定的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对于进行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养

引言:中医护理因其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优越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指示下,积极开展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培训。然而,当前,我国的专业护理人才正在面对着一种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其服务范围在不断缩小,其自身的优势在不断地被削弱,而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也成了制约其在临床上充分体现自身特点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医护理团队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发展方向,在我国实施专业护理团队建设,为促进我国传统护理团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本文主要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确立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1]

1对象与方法

1.1咨询对象

在此次调查中,所选取的专家来自大学和医院,他们的人数多由国内的中医护理院系以及中医护理管理、中医临床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他们所处的学科与本研究的课题有很好的关联。咨询专家在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管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等方面都有着超过10年的时间,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站在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给出较为综合的看法和建议[2]

1.2方法

1.2.1成立课题小组

项目组有5人,包括正教授、副教授各1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预测、评估和分析能力。研究团队的工作重点是:制定框架,制定调查问卷,选择咨询专家,根据咨询专家的多个回合的答复,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3]

1.2.2形成咨询表

对住院患者1471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护士有819名,对护理管理人员有181名,对《中医护理学基础》和《护理教育学》两本材料进行了查阅,并对国内外护理专业培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护理专业培养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编制了一份正规的咨询表格。该正式的询问调查单由四个方面组成:(1)调查内容:即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的条件进行描述;(2)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受访者的性别,学校(医院)名称,行政职位,任职年限,最高学历,技术职称等;(3)问卷的主要内容:8项的培养目的,5项的入选条件,5项的培训方法,6项的培训教师,30项的培训项目,评价考核7个条目构成,各条目的“重要性”依照Likert-5分级评分法,分为4-非常重要,3-比较重要,2-一般重要,1-不太重要,0-不重要。此外,还设有修正建议,请各位专业人士提交修正建议并说明原因。专家自我评价:包含了填写该表格的根据和对该表格的了解,被用来对该地区的专家的权威进行了调查。

1.2.3专家咨询方法

该调查一共开展了两次的专家咨询,通过E-mail或者是本人分发的方法将其发给31位咨询专家,这些咨询专家都是匿名的,而且彼此之间也不认识,因此,这些专家可以对所提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意见,而不会受到别人的打扰。在第1次的调查结束后,我们对调查的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处理,最后把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在第2次的调查中把数据发给了相关的专业人士,供他们做出更多的评判。第2次的调查结果与第1次的调查结果一致。本研究中,第2轮结果已形成趋势性专家意见,整理第2轮问卷结果得出结论。

1.2.4筛选标准

参阅资料,经过专题组的研究,凡符合重要程度平均值小于2.5,变异系数大于25%,满分比率小于20%者,均予以剔除。只有那些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才会在咨询了相关的专业人士后,根据自己的经历,作出相应的选择。

1.3统计学方法

回收问卷后,将问卷资料录入电子表格中,形成资料库,并利用SPSS18.0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以频率,构成比,比率进行描述性统计。用问卷的回收率来代表专家的肯定指数,用学者水平权值、专家进行判断的根据和对所调查问题的了解来代表专家的权威,用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来代表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来代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系数

专家平均积极系数以问卷回收率来表示。本次咨询第一轮共发出35份咨询问卷,收回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33%;第二轮是100%。专家平均正向系数为93.5%,专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2.2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表示专家对某一指标的协调程度,当一个因素的变化率大于25%时,则反映了专家对这个因素的协调性。在本次咨询中,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从第1轮的最高57.43%,降低到了最终一轮的最高26.19%,在此过程中,专家意见逐渐趋向于一致,协调性也逐渐得到了改善,在最终一轮中,组织变异系数〈25%,达到了统计学要求,这说明了专家协调性良好。

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协调系数反映了各专家对各指标的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该顾问在第一轮和第二轮中的合作因子分别为0.558和0.585,经过检验,两组间的合作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随着咨询进程的逐步增加,专家的协调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并且总体的协调能力也很好。

3讨论

本研究的培养内容要紧密地以该培养对象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我国对中药的专门知识为参照,并与中药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相联系,综合考量了中药护理的可操作性,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的前瞻性,最后,确定了3个课程群,一共18门课程。课程2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为重点,主要内容为中医护理操作、针灸推拿和中医健身等;在实际的临床实习内容中,具体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施护应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营养食疗、中医情志护理、养生康复应用技能,这些方面都将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优点表现出来。考试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对中药专业护理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中药专业护理学知识的运用。所以,本课程的实践性质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1]诸海燕,张宇平,朱条娥,等.非中医专科医院肿瘤化疗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53-54.

[2]韩进兰,万学亮.中医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19,35(11):132-133,63.

[3]李佳荣.基于《护理结局分类》构建膝痹病患者护理结局核心指标集[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