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脑心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

1张朝璐 2陈文丽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心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影响。方法从2022年9月至今在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挑选1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4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由脑心健康管理师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结果研究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健康管理师的安全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减少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有较大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心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

引言: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生快、症状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1]。导致脑卒中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高血压、心脏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合并引起脑卒中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卒中疾病的危险程度就越高,并逐渐发展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因此,健康行为的养成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很关键,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复发。脑卒中高危人群在院治疗过程中,常规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医生治疗后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正常的护理,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服药指导及疾病基本知识的告知。但该方法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不能更好的认识到脑卒中疾病的防治方法及护理方式[2]。为此,脑心健康管理师通过对患者开展日常的随访及检查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认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本文通过对18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研究,旨在探究脑心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干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2年9月至今在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挑选1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94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9:45,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3.46±4.63)岁;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48:46;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4.82±4.59)岁。纳入规则:①高危性脑卒中疾病患者;②临床病史明朗清晰,生活可自理,认知沟通正常;③了解本次研究后主动参加本次研究,且家属具备全程陪同能力。排除规则:①精神病患者;②有认知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正常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

研究组由脑心健康管理师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①知识宣教:由脑心健康管理师首先根据患者检查出的疾病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让患者建立起对自身身体情况的基本认知。其次脑心健康管理师作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负责人,制定符合脑卒中患者的方案,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述脑卒中疾病的病因、发病情况,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进一步了解脑卒中疾病的特点及具体的防治措施。②知识问卷调查:在宣教后采取知识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必要的良好生活习惯,建议患者制定正确的运动计划及饮食方案,戒烟,避免高危脑卒中疾病的危险因素发生,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膳食[3]。③电话随访:脑心健康管理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开展一次电话随访,对患者及其家属解答疑惑,并向其指导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危险因素发生率指标。

①对比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拟健康知识问卷的形式,评分内容包括预防认知、突发情况处理、危险因素认知三方面,每项满分为20分。得分越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②对比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指标,包括血压异常、血脂异常、吸烟三项指标的出现概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结果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干预后3个月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预防认知

突发情况处理

危险因素认知

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

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

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

对照组

94

11.83±2.80

13.71±3.67

11.46±1.52

11.81±2.18

11.81±2.81

13.19±4.08

研究组

94

11.96±2.56

14.94±3.46

11.73±1.72

13.38±3.81

11.93±2.98

14.73±3.71

t

-

0.332

2.364

1.140

3.468

0.284

2.70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xP<0.05

2.2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比较

研究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血压异常

血脂异常

吸烟

对照组

94

35(37.23)

34(36.17)

40(42.55)

研究组

94

15(15.96)

14(14.89)

18(19.15)

x2

10.899

11.190

12.068

P

<0.05

<0.05

<0.05

3讨论

有研究表示,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多发型疾病。临床脑卒中高危人群因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够,易产生畏惧心理,对其病情的控制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危险因素的普及,更好的促进脑卒中疾病的防治工作。

脑心健康管理师是脑心疾病患者与主治医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检查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治疗的依从性,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可以纠正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其了解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掌握脑卒中疾病的健康知识及影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防止因自身生活习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本研究表明,干预后两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宣教工作,使脑卒中高危人群对疾病的预防、突发情况的处理、危险因素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了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组脑卒中高危人群疾病危险因素的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经过脑心健康管理师的电话随访工作,向患者告知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方案,使其了解影响脑卒中病情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了解全面的健康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脑卒中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丛.脑卒中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价值探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01):41-42.

[2]冯芳.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出院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22,52(11):1345-1347.

[3]方霞,聂春花,刘婷婷,刘燕.健康管理师主导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