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为主,急救为辅——常见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9
/ 2

预防为主,急救为辅——常见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卢振纲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钦州535000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运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运动中的意外损伤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急救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使用将从预防为主、急救为辅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急救方法,以帮助人们在运动中做好自我保护和互助救援。

一、预防为主、急救为辅的原则

预防为主、急救为辅是一种常用的健康管理原则,特别适用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该原则强调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并在发生损伤时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

1 运动损伤的预防意义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运动损伤不仅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功能障碍。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保护身体免受损伤。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和效果。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意外伤害,提高运动者的身体功能和体能水平。

2 急救在运动损伤中的作用

2.1 快速救治,减少伤害程度

急救的目标是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尽快采取措施,减少损伤的程度。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及时的急救可以通过固定和支撑受伤部位来减少进一步的移位和损伤。在扭伤或拉伤的情况下,及时冰敷和止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2.2 保护伤者生命安全

急救还可以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在一些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颅脑损伤或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急救措施可以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维持伤者的生命体征。急救人员可以通过心肺复苏、止血和紧急用药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

2.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急救在运动损伤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运动损伤往往伴随着炎症、出血和感染等风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急救措施,可以减少炎症和感染的风险。例如,在创伤性损伤中,及时清洁伤口、使用消毒药物和覆盖伤口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在出血的情况下,采取止血措施可以防止过多的失血,并减少贫血风险。此外,急救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供心理支持。在运动损伤发生时,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急救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处理和言语安慰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二、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其急救方法

1 扭伤

1.1 定义及症状表现

扭伤是指关节受到外力扭曲或过度伸展,导致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受损的一种运动损伤。扭伤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和手腕等部位。其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局部红肿和活动受限。

1.2 急救方法:RICE原则

急救扭伤时,可以采取RICE原则,即:休息(Rest):停止运动,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冰敷(Ice):在受伤部位冰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可以使用冰袋、冷敷物或冰块,每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日3-4次。紧缩(Compression):通过使用压缩带或弹性绷带给予适度的压力,减少肿胀和疼痛。但要避免过紧的绷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抬高(Elevation):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助于减少肿胀。尽量保持受伤部位高于心脏水平。此外,可以服用非处方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要按照药品说明和医生建议使用。

2 肌肉拉伤

2.1 定义及症状表现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的一种运动损伤。它常见于大腿、腓肠肌、腰部和肩部等肌肉群。其症状包括疼痛、肿胀、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和可能出现肌肉撕裂的听到或感到的声音。

2.2 急救方法:冷敷、按摩和休息

在急救肌肉拉伤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冷敷:立即在受伤部位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和肿胀。可以使用冰袋、冷敷物或冰块,每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每日3-4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直接接触于皮肤,以免导致冻伤。按摩:在冷敷后,可以进行轻柔的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使用温热毛巾或按摩油可以帮助放松肌肉。休息:在拉伤后,给予伤肌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使用受伤的肌肉。休息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和修复。

3 脱臼

3.1 定义及症状表现

脱臼是指关节的骨头脱离正常的位置。它常见于肩关节、膝关节和指关节等部位。脱臼的症状包括强烈的疼痛、关节变形、关节活动受限、肿胀和可能出现关节松弛的感觉。

3.2 急救方法:保持关节位置、固定和就医

在急救脱臼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关节位置:尽量不要移动或试图自行复位脱臼的关节,以免进一步损伤。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固定:在等待专业医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固定措施来保持受伤关节的位置。可以使用绷带、板条或者自制的简易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避免关节移动。就医: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医生可以通过X光和其他检查来确认脱臼的程度,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复位。

4 骨折

4.1 定义及症状表现

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而断裂或发生裂纹的运动损伤。它可以是完全骨折,骨骼完全断裂,或是不完全骨折,骨骼发生部分裂纹。骨折的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肿胀、局部变形、活动受限、可能听到骨骼摩擦的声音以及可能突出皮肤的骨头。

4.2 急救方法:固定、止血和就医

在急救骨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固定: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避免进一步移动和损伤。可以使用绷带、板条或者自制的简易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进一步损伤。止血:如果骨折导致出血,需要进行止血措施。可以使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进行直接压迫,尽量避免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出血。就医: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医生可以通过X光和其他检查来确认骨折的程度,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和复位。医生可能会使用石膏固定、手术复位或者其他治疗方法来处理骨折。

5 腰椎间盘突出

5.1 定义及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的椎间盘(位于腰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突出或向后移位,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脊髓。它常见于腰椎区域,导致下背部和腿部疼痛、麻木、刺痛和肌力减退等症状。

5.2 急救方法:保持平卧位、就医

在急救腰椎间盘突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平卧位:患者应尽量平躺,避免活动和承受过多的重力压力。使用软垫或枕头支撑腰部,以减轻压力。就医:腰椎间盘突出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尽快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可能会进行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来确认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