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基建工程“零缺陷”管理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电力基建工程“零缺陷”管理探索与实践

冯沛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广西 柳州市 545001

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电力工程项目运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基建工程是具备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的一项工程项目,项目在管理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如常见的环境、社会、技术、管理、损失、分散等风险,面临这些电力基建管理风险,需要根据风险类型采取策略来解决。因此,本文就电力基建工程“零缺陷”管理探索与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零缺陷;风险管理;电力工程;基建项目

引言

近期,电网公司出台的若干文件纲要对电力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建设好坚强统一的大电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作为公司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着力创建管理精益、服务精细、业绩优秀、品牌优异的国际一流电网企业,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持续改善、精益求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以电力工程项目为对象的一类系统管理方法,采用一种专业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实施,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性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优化。通常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质量管理、费用管控、进度控制等五项。管理分类上又分为时间管理、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管控等,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变得日益庞大、项目时间长、资金多,整个行业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内部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都有其特定的管理模式、管理步骤,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动态性管理。企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发展过程中项目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电力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协调多个单位、征地拆迁、审批许可等众多方面的事宜,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复杂的管理问题也在逐渐增加。组织管理方式也逐渐趋向科学化,典型的传统管理方式是由项目经理领导一支团队完成项目任务,近年来,科学化的组织管理方式逐渐应用到电力工程项目中,采用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化的方式来保证项目管理的效率。项目管理数字化趋势发展明显,电力行业的数字化建设越来越普及,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数字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是未来一个主要发展趋势。风险管理更是属于重中之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实际运营中针对不同的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实现最小化减损。因此,电力程项目管理在管理形式、管理方式、风险评估与改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全面实现科学化、数字化、功能健全化发展。

2电力基建工程“零缺陷”管理原则

“零缺陷”管理亦称“缺点预防”,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它以抛弃缺陷难免论、树立零缺陷的哲学观念为指导,以完全消除工作行为缺陷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原则一:质量即符合要求。每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进行,因为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观或含糊的“好、不错”等描述。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因为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当发现遗留问题时,说明缺陷已经产生,而预防是可以在每项工作完成的同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继而消除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不仅可以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原则三:追求“零缺陷”,而不是所谓的“差不多就好”。有些工作人员在质量上存在着“差不多就好”的态度。“零缺陷”的工作标准,要求任何时候都能符合质量要求,决不向不符合要求情形妥协。电力工程品质要求基建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实施均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努力做到失误为零、缺点为零、缺陷为零。“零缺陷”管理正是基于这样的宗旨和目标,通过对基建项目各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建立项目质量长效管控机制,提高全员对项目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

3电力基建工程“零缺陷”的具体做法

3.1技术风险的有效管理

首先,电力基建项目在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设计工作,要根据国家要求来制定符合要求与建设质量的设计方案,避免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工期延期风险。其次,需要加强对电力基建施工技术的管理培训,确保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建设需要,同时,要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来提高施工质量。最后,要有创新优化电力项目的技术管理策略,提高技术管理风险的相关理念,并制定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与控制方案,要采取规划化管理措施来开展项目设计、施工以及控制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风险发生。

3.2质量缺陷管理

公司制定工程验收、缺陷管理统一标准,以工艺质量优良、设备安全可靠、试验项目齐全、过程文档完整为目标,构建标准化、体系化长效机制推进“零缺陷”移交,促进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

质量缺陷处理流程包括缺陷发现、确认和定级、消缺和复检等环节。检查或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缺陷,根据公司设备缺陷定级标准和缺陷标准库进行分析比对,正确判定缺陷等级,在规定时限内组织责任单位消缺。缺陷消除后,应按照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等相应的验收标准进行复检,实现闭环管理。

重大及以上设备缺陷未处理完毕的不得投产;暂不具备整改条件且不影响送电及运行的一般缺陷,需经启委会同意后方可投运,投运后由项目管理机构协调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进行消除,并由设备运维部门复检、签证合格后,方可移交生产运行。

3.3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把安全生产的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绝不仅仅是一句空话,更需要切实的实践。供电企业在电力项目的现场施工中,除了要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把每个施工环节都纳入安全工作中。把施工人员的业绩与安全管理联系在一起,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促使安全生产人员严格遵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质量管理办法(Q/CSG2052076-2021)》,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3.4把好施工质量关

(1)把好施工资料关。落实专人收集检查保管有关施工调试方案、施工图纸、检验测试报告等资料,提前完成11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开关设备及电力电缆的耐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等重大施工、试验项目审批工作。(2)把好施工验收关。隐蔽工程、阶段性验收应依次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初检和业主验收把关,相关检验工作应按验评标准在质量验评表做好记录和签证归档;各相关参建单位、运行单位按《基建工程质量控制(WHS)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验收节点参加验收工作,遵循先检查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初检情况,符合要求后再行验收,若不符合要求则整改完成后再行验收;验收人员严格按照“零缺陷”移交验收作业指导书开展验收工作,各相关单位应在验收完毕后在验收作业记录签名确认,并随档案移交。(3)把好施工整改关。问题整改遵循监理单位旁站监督,整改完毕后由监理单位初验合格后报业主项目部复检,复检完毕后相关记录应签名确认,并随档案移交。

3.5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统一使用南方电网公司基建项目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验收中发现的质量缺陷应当如实记录,经责任单位整改闭环并经验收方认可方可开展后续工作。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1)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对施工过程的检验和施工结果的检验。对于施工过程的检验,需要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包括材料的使用、设备的安装、工艺的实施等。对于施工结果的检验,包括对电力设备的安装质量、电力线路的接线质量、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等进行检验。(2)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施工完成后,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验收工作包括对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对施工结果的评估、对施工文件的审核等。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工程项目的增多,对建设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要加强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管理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海燕.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砖瓦世界,2020(12):261.

[2]饶强.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J].通讯世界,2021,28(5):134-135.

[3]熊志伟.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不足点及改进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0(22):214-215.
【作者简介】,冯沛,(1984-),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电网项目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