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妇女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妇女护理中的应用

田晓佳

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妇女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出现先兆流产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发生先兆流产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应用到临床中。

关键词: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是指孕妇在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腰背痛、腹痛等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临床症状会加重最终导致产妇流产。临床上通过药物治疗和一般措施进行保胎,护理人员主要稳定患者的身体指标达到保胎,忽略了对产妇心理和行为的护理[1]。本文主要研究为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出现先兆流产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12±2.23)岁,平均体重(52.46±2.23)kg,平均孕期(9.12±1.23)周,初次妊娠20例,多次妊娠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8.36±2.14)岁,平均体重(52.18±2.21)kg,平均孕期(8.84±1.68)周,初次妊娠21例,多次妊娠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先兆流产;②本人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③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2)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禁忌妇;②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③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1)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普及发生先兆流产的原因、注意事项和护理方式等知识,让患者对先兆流产有更深的了解;通过与患者交谈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以此缓解患者的不安,告知家属要多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2)行为干预。告知保洁人员每日对病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进行开窗,保持空气流通,病房内可适当摆些绿植,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营造出轻松的环境,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控制进出病房的人数,告知家属尽量保持安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告知患者发生先兆流产要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氧活动,家属必须陪同;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放松全身,协助患者调整到最舒适的体位,促进患者进入睡眠;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加强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控制食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 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

(2)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计算

本文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计量资料用(±S)的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2检验, P <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S,分)

组别

例数

SDS

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54.28±4.17

36.73±3.22

52.24±3.15

38.26±3.18

对照组

50

54.46±4.09

41.85±2.94

52.17±3.04

47.76±3.43

t

0.218

8.303

0.113

14.362

P

>0.05

<0.05

>0.05

<0.05

(2)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护理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持续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16.48±2.84

7.21±1.24

对照组

50

16.72±2.76

9.53±2.45

t

0.429

5.974

P

<0.05

<0.05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孕妇孕期比较常见的问题,在妊娠28周前孕妇会排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腹痛或腰背痛。主要受不良情绪、母体因素、父亲染色体异常等因素的影响,饮食的孕妇出现先兆流产的症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比如担心的胎儿的健康,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最终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2]。心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上的护理,行为干预注重护理的整体性,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3]。本文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原因是心理干预方面护理人员态度亲切、语气温和的与患者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其普及先兆流产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行为干预上加强对休养环境的干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障患者的睡眠,并对患者的饮食、有氧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为先兆流产妇女实施心理干预联合行为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醒,王翠茹. 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贵州医药,2023,47(9):1485-1486.

[2]林彩华. 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9):153-154.

[3]杨云霞. 心理护理联合及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养生大世界,2021(20):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