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策略

顾珉源

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园林景观中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策略。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和案例研究,分析了园林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硬质景观元素,并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具魅力和可持续性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园林景观、硬质景观、自然环境、融合策略、可持续性

引言:园林景观是城市发展以及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一直是一个挑战。本章将介绍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策略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一、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的意义

园林景观的硬质景观元素(如建筑、道路、石材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提升景观质量和美感。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硬质景观可以与自然元素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景观空间。园林景观中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增强景观的生态功能。例如,将自然元素引入硬质景观中,如绿化屋顶、垂直绿化等,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栖息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园林景观的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可以创造出更舒适的人居环境。自然元素(如植被、水体等)的存在可以降低气温、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提供更好的视觉和心理享受,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合理利用硬质景观元素,如雨水收集系统、节水灌溉等,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有助于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城市中,人们常常疏离了自然,而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将自然元素引入城市空间,让人们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而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二、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存在的问题

1.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硬化景观元素,如道路、广场和建筑物,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这将导致水分流失加剧和土壤侵蚀,削弱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过度的硬质景观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导致雨水径流增加、地表水的快速消退和地下水位的下降。这将对当地的水文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加剧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风险。过度的硬质景观还会减少自然植被的覆盖面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同时,大量的硬化表面会使周围环境热量升高,导致绿地草坪的干旱和枯萎,降低植被的生态效益。生态硬质景观的建设会破坏原有的生物栖息地,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这将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硬质景观元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健康。

2.生物多样性丧失

园林景观中过度使用硬质景观元素,如建筑物、道路和人工结构,会导致原有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许多植物和动物依赖特定的栖息地来生存和繁衍后代,当这些栖息地消失或受到干扰时,它们将失去生存的条件。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与食物链的完整性密切相关。园林景观中引入大量的硬质景观元素,可能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结构。例如,某些植物依赖于特定的昆虫进行传粉,而硬质景观的引入可能会破坏这种传粉关系,对植物和昆虫种群造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还涉及到物种之间的迁徙和交流。然而,园林景观硬质景观的建设会形成物理障碍,阻碍了动物的迁徙和交流。这可能导致局部种群的孤立,增加遗传变异的风险,并最终导致物种的衰退和灭绝。而且,园林景观中常常使用大规模的硬质景观元素覆盖土地表面,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空间。这种情况下,原本多样的植物群落可能被削弱或替代,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减少。缺乏多样性的植被群落容易受到病虫害和气候变化等压力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园林景观中硬质景观元素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当某些关键物种消失或减少时,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失去平衡,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3.热岛效应

硬质景观元素,特别是建筑物和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强的热量吸收和释放能力。它们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量,夜晚又会释放这些热量,导致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园林景观中过多的硬质景观元素会减少植被的覆盖面积,使得蒸发冷却效应减弱,导致空气循环不畅,难以有效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硬质景观元素会导致热量在城市空间中积聚和传导,形成局部高温区域。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还可能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影响空气质量,加剧城市热浪等现象。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中的温度升高,迫使居民和商业机构增加空调等降温设备的使用,从而增加能源消耗,加剧了城市的能源压力和环境负荷。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生态破坏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恢复,合理确定硬质景观的布局和规模,同时保留足够的绿地和植被覆盖。通过生态廊道、绿地连接等手段,促进不同生境之间的联系,减少生态隔离。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屋顶绿化、立面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减少建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对生态的适应性。在园林景观的日常管理中,采用自然化管理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鼓励自然生态过程,保护和促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重视原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并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养护,降低地表径流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冲击。加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支持。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中的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视保护和恢复当地的原生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选使用当地物种,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注重为不同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包括设置湿地、岩石堆、栖息地等,为各类动植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和食物源。同时,合理规划水域、湿地和绿地的比例,创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在园林景观中引入垂直结构,例如设置树木、灌木和攀爬植物等,提供更多的垂直空间,为不同高度和习性的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机会。设置生物走廊和连接,促进不同生境之间的联系,帮助生物在不同区域之间迁移和繁衍,减少生态隔离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植被廊道的设置,提供动植物迁徙和交流的通道。加强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对园林景观进行积极管理和监测,定期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通过综合以上措施,可以减轻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3.热岛效应问题的解决措施

加强园林景观的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绿化带、公园和道路两侧植树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形成绿色通道,并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提高绿地率。在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尽量避免引入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植物,选择防风防尘、耐干旱、抗病虫害等特性的植物。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并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养护,降低地表径流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冲击。此外,建设人工湿地、花坛等景观水体,增加水体面积,利用水体的蒸发和散热,降低城市温度。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屋顶绿化、立面绿化等,减少建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对生态的适应性。通过建筑绿化,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室内温度和表面温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强城市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城市热岛效应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控和管理措施,例如实施夜间照明限制,减少夜间照明的反射和照度,避免形成热点区域。加强公众对热岛效应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动,例如减少车辆使用、节约用电等,共同参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中的热岛效应问题,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结语

通过对园林景观硬质景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策略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强调了可持续性设计的重要性。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性的园林景观空间,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和人们的福祉。

参考文献

[1]杨士宗.园林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的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8):0117-0120

[2]李茂群.市政园林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施工质量管控策略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2(18):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