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李艳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全面地临床护理,以保障透析治疗顺利进行。下面,我们来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以及如何对患者行临床护理。

一、血液透析的原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后,患者的肾脏无法有效清除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导致它们在体内积聚,可引发中毒反应。肾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调节体内液体的平衡,排除多余的水分。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后,患者肾脏无法有效调节体内液体,可导致水分潴留和水肿。肾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后,肾脏无法有效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必须长期接受血液透析。通过血液透析,可以排除代谢废物,多余液体和调节电解质平衡,并且有助于控制高血压。

血液透析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半透膜,利用其纤维特性和生物特性,在血液和透析液之间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这种交换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弥散、对流、渗透和超滤。

1.弥散:这是透析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转的过程。

2.对流:在血液透析中,对流现象通常是在瓣膜的一侧加负压,使跨膜的压力增加。从而使血液中某些溶质跟随水分移动,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3.渗透:这主要是指水分从压力高侧向压力低侧移动的过程。

4.超滤:这是在半透膜两侧产生压力差的情况下,使水分从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移动的过程。

通过这四种方式的共同作用,血液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如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同时将机体需要的物质补充到血液中,如葡萄糖、钙、碱性基团等。这样,血液透析可以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二、血液透析,如何对患者行临床护理?

1.透析前准备

在开始透析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首先,患者需要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通常采用深静脉置管,其中最常见的是中心静脉置,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部位。这些导管通常是通过手术或介入方式将患者的深静脉导管插入中心静脉。颈内静脉置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置管操作,适用于紧急血液透析治疗。股静脉置管是在股静脉插入导管,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其优点是操作相对简便,但需要注意的是,股静脉置管的血流量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卡夫管是一种专门用于血液透析的导管,其设计旨在提高安全性和透析效果。卡夫管具有独特的双腔设计,一个腔用于血液抽取,另一个腔用于血液回输,以确保血液的流动分离。此外,卡夫管还具有导引针自锁系统,以减少针剌风险和提高插入效率。卡夫管通常适用于紧急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置管操作。建立血管通路,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其次,患者需要了解透析液的准备过程,包括透析液和反渗水的准备、水质监测等。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其在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透析过程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措施。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一般每小时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表情变化。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透析参数的监测,如血流量、超滤量、跨膜压等,确保透析过程的顺利进行。

3.并发症防治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等。医护人员需要针对这些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对于低血压患者,可以采取头低脚高平卧位,同时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以增加血容量。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降压药物治疗或调整透析液浓度等方法。对于失衡综合征患者,可以采取控制透析液浓度、增加透析液流量等方法。

4.营养及饮食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和饮食护理也十分重要。患者在透析期间需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同时,患者还需要控制摄入的钾、钠、磷等矿物质和水分,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包括每日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饮食时间等。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提高患者的饮食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5.心理支持及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在透析期间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例如,可以采取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支持和团体辅导等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社会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也十分重要。家属、朋友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生活。医护人员可以联系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各种支持,如安排志愿者陪伴、组织病友交流会、提供医疗援助等。

6.患者自我管理及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和教育是提高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学会自测血压、掌握饮食管理技巧、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等。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7.置管护理

要保持置管部位干燥,定期洗澡。在淋浴过程中,导管、皮肤出口被淋湿,有可能造成感染。因此,进行淋浴前,应先使用无菌敷贴,封闭导管、皮肤出口,沐浴后要及时取掉无菌敷贴,更换新的敷贴。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每周更换一次。在更换敷料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消毒再更换。避免用手触摸置管部位及其周围皮肤,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如发现局部红肿、疼痛、分泌物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在清洗干净皮肤后,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保湿霜或药膏涂抹置管部位周围皮肤,以保持皮肤湿润,减少瘙痒和干燥不适。睡觉时尽量避免压迫导管部位,可采取仰卧或侧卧。穿着宽松的衣服,避兔紧身衣物摩擦导管。进行日常活动时,要避免动作过大导致导管受压。避免过度拉扯置管,避免引起疼痛或者脱落。严格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透析,包括透析时间、频率和血流量等,透析时避免过量饮水,以防止心脏负担过重。透析过程中如出现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透析结束后,使用医生指定的封管液进行封管。切勿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封管后要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就医。定期观察置管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有发现及时就医。

8.内瘘护理

定期检查内瘘通畅情况,如发现堵塞或者血流不畅,及时处理。定期清洗内瘘,避免积聚血块或者血栓。避免内瘘部位受到压迫,避免引起疼痛或者损伤。避免过度拉扯内瘘,避免引起疼痛或者脱落。定期观察内瘘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有发现及时就医。严格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定期复诊,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透析前准备、透析过程护理、并发症防治、营养及饮食护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和患者自我管理及教育等。通过全面地临床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生活,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