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益分析

韩加银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二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可以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其在生产中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问题; 加强管理

前言: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已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是,与这一时代背景不符的是,目前许多企业的工作人员没有能够实现管理理念的优化转型,从而导致了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的片面关注,没有对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做出有效的保证。基于此,为促进工程企业机械设备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强化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在对机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技术人员更多地在意于项目的实施与生产经营上的短视利润,而没有注意到机器设备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难以在工作系统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不能做到“专人专管”,机械设备的账目和使用记录不能得到精确的执行,从而造成了机械设备在施工企业中长期处于被动和落后的局面。

2在选择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设备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仍在采用落后的机械设备及相关技术,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实力及产品质量。另外,由于缺乏对设备的科学挑选能力,也就把眼光放到产业上,以“跟风”方式来决定设备的购买。在这种情况下,机械设备难以适应企业的研发及工程应用需要,因而不能使设备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

3、设备使用问题

目前,在企业中,大量的机械设备操作员没有经过全面的、正规的岗前培训,这导致了设备的使用意识很不规范。因此,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部分操作者为追求工期,使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长时间运转的状态,从而造成设备的严重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4设备更新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施工中,为避免短时间的高投资,对技术落后、零部件老化的设备不能及时进行更新。这样,一方面,将极大地降低公司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公司的行业竞争能力逐步下降,从而使公司的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因为老设备的功能得不到保障,这就更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给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营稳定带来了隐患,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1改进管理系统

要想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就必须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健全相关制度,实行责任体系,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健全机械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系统,对机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重要问题,提供应急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贯彻到每个管理者的身上,确保机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机电设备管理的实例,对该领域进行了优化分析。在企业制定的机械设备管理相关规定后,贯彻企业内部统一规划的管理原则,提高机械人员的操作水平,明确各机械人员的职责。尤其是在机械管理中,存在违法管理的情况,必须要落实,对违法管理的现象,及时进行整改。

2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其使用寿命,就需要在设备的日常运行中,提高其运行的科学性,也就是让机械设备的运行和使用人员的日常行为变得规范化、安全化。更准确的说:

首先,加强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大家都知道,每个机械设备都有自己的标准的操作规程和载荷水平,如果操作者不具备良好的技术应用知识,就会出现强制开闭机械、设备超负荷过载等不良现象,从而引起机械设备内部电路、元件的过热、磨损、绝缘损坏,从而使设备的总体使用效率下降。因此,在引入一批新的机械设备之后,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组织操作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学习,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际模拟练习,使培训的真实性。如此一来,操作者的基本素质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减少因人因失误而导致的机械损坏的可能性。

其次,加强施工单位对施工工人的职业素养教育;相对于技术知识、工作规范等客观层面的素质能力而言,职业道德这一主观素养对操作员的岗位工作更加重要。如果操作人员出现了投机取巧的错误操作,那么就会给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甚至还会对工程施工人员安全造成影响。基于此,有关管理者可以结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操作员进行全方位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杜绝疲劳工作、轻视工作的现象。

最后,施工单位要加强监理人员职业意识的培养。除了对操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控制之外,企业还必须采取一定的外部监督管理手段,也就是组建专业化、日常化的设备监管团队。基于此,为了确保监管团队能够及时地发现设备的故障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偏误,需要对监管人员展开一次综合性的培训,让他们对日常检查、周期检查等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空转、超负荷运转等现象,并采取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

3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施工企业在使用机器时,在做好机器故障检修的基础上,更要“未雨绸缪”,科学地进行机器的维护和保养。具体地说,就是机器的维护工作,其重点是由于机器的老化引起的零件的磨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机械设备的容易磨损部分进行定期的加油和润滑,从而减少其在工作中的摩擦应力。对于磨损严重、表面结构受到破坏的设备零件,有关人员应该及时进行更换,并尽可能地提高零件的材料强度、耐性等品质,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

同时,要提高有关人员对润滑油的实际性能的判断、选用的能力。一般而言,一种润滑剂的应用价值,与设备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工作强度、运行温度以及设备运行环境的清洁程度、温湿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在实际的润滑与维护工作中,同一种机器,其不同的部分部件,都要求有不同的润滑剂来支撑。目前,业界常用的机械养护润滑油包括高速润滑油、主轴油、仪表油等,有关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在选择采购的时候,还要根据粘度、油性等多种指标,对同类型的不同润滑剂产品进行对比,从而筛选出具有流动阻力、表面吸附能力、耐高压能力等优良特性的润滑剂产品。

4机械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

机械设备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实际生产中,因故障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对整个装置的效能有较大或较小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看,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最初阶段,若没有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使其产生影响,使“小故障”演变为“大事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5提高备用零件的管理水平

做好备件的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品质,降低费用。首先,要建立一套零配件的文件管理系统。在采购机械设备前,有关部门应研究设备图纸及有关资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核查、核实现有的数量。在设备投入使用之后,还要对设备的类型、使用环境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相应的规则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推动设备的动态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了计划管理和合同管理,以提高设备备件利用率。根据一定的使用循环及安全操作,应降低购置及储备的设备,降低资本消耗。此外,还要按照企业在不同阶段实施的计划,监控实际的生产情况,使设备消耗和使用寿命更加明确。

三、结语

总之,对施工企业进行科学、全面的机械设备管理,才能使施工企业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文章指出,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修,以确保施工机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所以,通过构建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和设备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构建出一套全面的设备故障反应机制,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乾.通过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探讨[J].江西建材,2022(14):262-263.

[2]袁福贵.加强润滑管理及保养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