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对NHISS评分产生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对NHISS评分产生的影响分析

王炜琼

岳阳县人民医院 ,414100

摘要目的:分析为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合理运用阿替普酶对其NHISS评分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择选64例并遵照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各计32例。研究期间参照组患者会在常规血压、血脂调控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而探究组患者则会在参照组方案基础上应用阿替普酶予以治疗。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接受治疗1周后以及2周后的NHISS评分数据皆显著性低于参照组(P<0.05);实施治疗期间探究组患者其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数据显著性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合理运用阿替普酶来实施治疗可以使其神经功能异常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显著改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用药安全性,在用药后患者的NHISS评分会显著降低,推荐参考。

【关键词】NHISS评分;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阿替普酶

随着我国社会层面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急性脑梗死其近年来的发病率数据也在不断攀升,该病症往往具备发病急、进展快等特征,因此需要为患者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干预[1-2]。当前静脉溶栓治疗可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常用的治疗方案,而阿替普酶因其存在良好的溶栓效果而被较为广泛地运用至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本研究则着重围绕为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期间运用阿替普酶的效果及对患者NHISS评分的影响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间本院陆续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择取出64例,借助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各计32例。其中参照组含女性15例、男性17例,平均(62.19±2.05)岁;探究组则含女性14例、男性18例,平均(62.41±2.17)岁。经分析两组患者其基线数据并未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皆会为其开展常规的血压、血脂的调整控制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数据变化情况予以全面检测。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会为其提供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河北巨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3023261),单次口服用药200mg,每日1次。探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则会提供阿替普酶(产品批号:S20110051,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来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用药剂量依照0.9mg/(kg·d),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用药需采取静脉推注的形式,剂量则需为总药量的1/10,此后余下的9/10药品则需要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并将用药时间把控在1h内,同时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配合以阿司匹林来开展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后的具体脑出血情况予以紧密观察。

1.3观察指标

借助NHISS量表围绕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展开评测并记录其数据;严谨统计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出现数据,包括脑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其他脑出血等。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7.0软件完成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数据分析工作:计量数据如两组患者其NHISS评分数据等会运行t检验并以(±S)描述;计数数据如两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出现数据等会运行X2检验并以(n%)描述。P<0.05即代表研究数据间差异已十分显著。

2结果

2.1治疗前后的NHISS评分数据对比

实施治疗后,探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治疗1周以及2周的NHISS评分数据皆显著性低于参照组(P<0.05)。

表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NHISS评分数据比较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1周

治疗2周

探究组

32

8.45±0.97

6.81±1.05

5.74±1.19

参照组

32

8.53±1.04

8.43±1.16

8.57±1.28

t值

-

0.3182

5.8570

9.1599

P值

-

0.7514

0.0000

0.0000

2.2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数据对比

治疗期间探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数据显著性少于参照组(P<0.05)。

表2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出现数据对比(n%)

组别

例数(n)

脑出血

症状性脑出血

其他脑出血

总出现率

探究组

32

1(3.13)

0(0.00)

0(0.00)

1(3.13)

参照组

32

5(15.63)

2(6.25)

2(6.25)

9(28.13)

X2

-

-

-

-

7.5852

P值

-

-

-

-

0.0059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可谓是近年来临床上日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当前对于该病症多数会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为其实施有效治疗干预,以帮助患者缓解其不适感受,并尽可能使其生活质量获得一定提升。而阿替普酶经临床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溶栓效果,在用药后能够以较快地速度对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状况予以调整,从而使其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得到显著性改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相应血管再次堵塞的风险,在缓解血管凝结、疏通血管方面能够发挥出显著效用,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3-4]。本研究显示:探究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以及1周后其NHISS评分数据与参照组数据相比较皆显著性偏低(P<0.05);并且探究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出现数据也显著性少于参照组(P<0.05)。

综上可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合理应用阿替普酶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状况获得明显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良好,患者在治疗后其NHISS评分会明显降低,推荐参考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琨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56-57+60.

[2]周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8):50-52.

[3]雷晓丹.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4):107-109.

[4]王旭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6):1-4.作者简介:王炜琼,性别: 男, 湖南 岳阳,本科学历,主治医师,岳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