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张磊

绵阳市中医医院  621000  四川 绵阳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本院诊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后,能够充分反映患者原发性肝癌状态及病程进展,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一种源于肝脏本身或外部因素的恶性疾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1]。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手段有所改进,但预后仍然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等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异常,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还可以反映肿瘤的生长情况。然而,传统的生物标志物检验方法在准确性和稳定性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发现,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利用化学发光技术的高灵敏度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能够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精确检测,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2]。为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本院诊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2.59±7.37)岁;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1.94±7.86)岁。纳入标准:①知情且自愿加入;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异常;②伴有多器官衰竭。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两组调研目标均需禁食12h以上,为后续收集血液样本的准确性做出保障。提取两组研究对象当天早晨空腹静脉血两份共4ml,每份2ml,确保2h内完成血清分离,通过免疫分析仪检验血液样本中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等肿瘤生物标志物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情况,包括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肿瘤生物标志物情况

观察组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肿瘤生物标志物情况比较x±s )

组别

糖类抗原19-9(IU/mL)

甲胎蛋白(ng/mL)

癌胚抗原(ng/mL)

γ-谷氨酰转肽酶(U/L)

观察组(n=60)

51.79±8.87

156.40±140.38

30.12±7.28

270.27±120.05

对照组(n=60)

5.16±0.28

1.82±0.19

2.75±0.41

37.01±10.03

t

20.305

16.138

13.297

14.514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原发性肝癌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在晚期时才被确诊,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至关重要,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等生物标志物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和分泌中的显著变化,成为早期诊断的关键指标[3]。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基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合化学发光技术,能够实现对低浓度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实现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此外,医生据此还能够有效地监测肿瘤的动态变化,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本次调研发现,观察组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①检测方法的高灵敏度:化学发光免疫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微量的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等肿瘤生物标志物可产生于肿瘤细胞或与肿瘤细胞相关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免疫法能够准确检测这些微量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出现高于体检健康者的结果[4]。②肿瘤细胞的分泌作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可分泌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等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中,从而被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并且由于肿瘤细胞的分泌作用,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会高于体检健康者。③肝脏功能受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脏对生物标志物的清除能力下降,造成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升高,从而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中出现高于体检健康者的结果。④肿瘤负荷和疾病进程:糖类抗原19-9、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γ-谷氨酰转肽酶等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与肿瘤负荷和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5]。随着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和进展,肿瘤负荷增加,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也可随之升高,从而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中出现高于体检健康者的结果。

综上所述,开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后,能够充分反映患者原发性肝癌状态及病程进展,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戚廷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3):73-75.

[2]钱小丽.探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J].科学养生,2021,24(10):214.

[3]江伟强.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93):229-230.

[4]李锦霞,贺容容,屈圆.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2):207-209.

[5]林原.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研究[J].药店周刊,2021,3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