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林文红

鄂温克族自治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00

摘要: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儿科患儿通常处于身体、心理发展不完善的阶段,对外部环境比较敏感,同时患儿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弱。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从源头上保障患儿的安全。本文探讨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儿科护理管理;管理应用

前言:与其他护理职责相比,儿科护理职责繁重,具有挑战性,护理工作危险,工作复杂,儿童年龄低,生长发育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积极配合,患者症状快,症状不清。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将安全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从而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1. 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的必要性

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儿科患儿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的不同,对于医疗行为和环境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患儿是医疗工作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全方位的保障。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防范和控制机制,为患儿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在医疗工作中,事故频发,这对医疗机构和患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器械损坏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了医疗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儿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患儿的安全,还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高效、质量有保障,最终提高医疗质量。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必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预防和控制风险,为患儿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2.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2.1护理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和护士对于同一疾病的护理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护理质量不稳定。例如,有些医院可能依赖于经验来制定护理标准,而其他医院可能采用了更科学和严谨的方法来制定护理标准。这种差异会影响到护理质量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长期住院的儿童患者来说,影响更加显著。

2.2护士专业技能不足

年轻护士缺乏较高的专业技能,无法实现高质量的护理。此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父母的关心是一个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在父母之间的沟通和教育内容对父母不准确,尤其是照顾孩子的父母、照顾孩子的家长和照顾祖父母的父母。护士没有对沟通内容的及时反馈做出回应,并引发了护理安全事件。表达:监护人在治疗期间不理解护理人员的指示,并基于个人的主观认知对护理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医疗咨询系统中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性不足,缺乏对年轻护士专业培训的评估,导致了一起化学缺陷案件的发生,是护理安全事件发展的因素之一。

2.3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责任意识淡薄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规章制度、职业责任和操作规范是护理学的教学方针,护理风险直接影响到护理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的责任感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的安全。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的责任感,患者的症状变化就无法及时发现,并将推迟最佳的急救和治疗时间。

2.4护士职业压力过大

相关研究表明,儿科护士较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这与其繁重的工作压力有关。整体上来看,儿科工作压力的高低,受到儿科疾病特点、患儿状态、家长期望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年轻的护士,自身缺乏良好的专业技能与成熟的心理素质,在上岗前往往只接受了基本的技能训练,专业性有限,在开展小儿静脉穿刺、危重儿急救等工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护理安全事故的频发。

3.护理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3.1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需要强调其在风险防范护理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全面、系统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在风险防范护理的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识别并解析患者的风险因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此外,他们还需要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的评估和反馈,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发展,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患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照顾。

3.2护理方案的制定

确保家属全程参与,让家属可以熟悉掌握疾病的护理方案,对家属的问题及时解答,尊重家属的意见,同时确保家属可以理解和接受护理人员制定的护理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共同参与护理工作中,除了每天必要的护理,还要强化与患者的密切沟通,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提高依从性。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了解该病的正确护理措施,出院的时候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对家属的合理需求要给予满足,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措施。

3.3风险防范护理

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需要护理人员了解儿童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病史等风险因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严格执行护理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过程中不出现疏漏和偏差。同时,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护理记录应该详尽、准确,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治疗效果、护理措施等信息,以便于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效果。

3.4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

可以选择孩子床的床边位置,放置白色塑料布,并在插条上放置突出的标记,起到持续关注的作用。当孩子进入医院时,主管护士会事先评估风险。并且,根据评估结果和医生的指示,在留言板上贴上警告标志,向孩子的家人介绍该标志的重要性,并识别可能影响孩子在病房的潜在安全风险。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监测病情,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症状。

3.5加强医护沟通,多关爱护士

儿科护理工作属于压力较为繁重的工作,为提升儿科夜间护理的安全性,值班医生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管理,严格限制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并协助护理人员加强对输血、用药的管理,并对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在平时,医生需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及时帮助护士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心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并在经济分配等方面,为值班护士给予倾斜,在科室中努力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在精神、情感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以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最大程度上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其心理、语言、行为发育较不成熟,病情变化较快,在护理期间常会发生一系列的意外事件,同时缺乏将病情准确告知护理人员的能力,这常会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担。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建立专业的儿科护理服务,充分满足儿童的护理需求,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宋阳光,薛莹莹.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02):30.

[2]孙宇红.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10):56.

[3]孔娜.探究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