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

施锡武 ​

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大理市  671003

摘要:目的: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名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收集并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脊柱稳定性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治疗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p <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

脊柱胸腰段骨折是指发生在脊柱胸椎(胸部)和腰椎(腰部)之间的脊柱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发生在背部区域,因为这部分脊柱承受了身体重量和各种力量[1]。脊柱胸腰段骨折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骨质疏松、或其他外力。临床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后路手术内固定被广泛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通常用于治疗脊柱损伤、脊柱融合、脊柱畸形矫正等情况[2]。这一手术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患者的背部(后路)创口处植入内固定装置,来稳定脊柱,促进骨折或脊柱畸形的愈合,减轻疼痛,以及恢复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本研究旨在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65名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包括39名男性和26名女性,年龄范围为30至65岁。所有患者均在同一医院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被记录并分析。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在30至65岁之间。②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确诊。③患者同意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④有足够的术前和术后临床数据记录供研究分析。排除标准:①患者年龄小于30岁或大于65岁。②存在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或其他无法承受手术的疾病。③无法提供足够的术前和术后临床数据记录。④患者拒绝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⑤存在严重的脊柱损伤或其他骨折,需要其他类型的手术干预。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后进行密切随访,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包括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生活质量等。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准备: 在手术之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腰麻,以确保手术期间没有疼痛感。患者的背部通常会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体位: 患者被安置在手术床上,通常是俯卧位。这个体位可以让外科医生更好地访问患者的背部脊柱。

(3)标记和定位: 在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精确定位骨折部位,并在患者的皮肤上标记手术切口的位置。

(4)切口: 外科医生在患者的背部中间线或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会根据手术的性质和需要而有所不同。切口会小心开放,以暴露脊柱。

(5)暴露脊柱: 一旦切口开放,医生会小心地移除皮肤和软组织,以露出患者的脊柱。这通常包括剥离肌肉和韧带,以便露出椎体和椎弓根。

(6)内固定装置的植入: 在脊柱的受损区域,医生将内固定装置(如螺钉、螺钉杆系统、脊柱板、钢棒等)植入骨折或脊柱畸形部位。这些装置将用于稳定骨折或脊柱,以便愈合。这一步骤可以使用X射线或其他图像引导技术来确保装置的准确位置。

(7)骨移植: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移植骨块,以促进愈合或融合。这可以使用患者自身的骨(自体骨移植)或外部供体的骨(异体骨移植)。

(8)切口闭合: 一旦内固定装置安装完毕,医生会仔细清洁手术区域,然后关闭切口,确保创口愈合。通常,切口会用缝合线或订钉进行闭合。

(9)术后观察: 患者被送到恢复室,然后进行临床观察。在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临床随访,以确保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VAS分数)的变化。

脊柱稳定性的恢复情况。

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

在65名患者中,手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平均VAS分数由手术前的8.2降至手术后的2.4。此外,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恢复,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如下表: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观察指标

手术前

手术后

p

疼痛评分(VAS)

8.2

2.4

<0.05

脊柱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

生活质量改善

-

3 讨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旨在通过稳定损伤部位,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稳定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其临床效果:疼痛评分(VAS分数)的变化、脊柱稳定性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3.1疼痛评分的变化

疼痛是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经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疼痛通常会显著减轻

[4]。这一改善可以通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来客观测量。在手术前,患者通常会报告高VAS分数,表示强烈的疼痛。然而,手术后,疼痛评分通常明显下降,反映出术后疼痛的明显改善。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康复和日常活动。

3.2脊柱稳定性的恢复情况

脊柱胸腰段骨折通常伴随着脊柱的不稳定性,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骨折或神经根损伤。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的稳定性得以有效恢复。内固定装置(如螺钉、螺钉杆系统、脊柱板等)被精确植入到骨折部位,通过支撑和稳定脊柱,使其得以愈合[5]。这种恢复脊柱稳定性的过程不仅可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风险,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姿势和运动功能。

3.3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脊柱胸腰段骨折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限制其日常活动和运动能力。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他们可以恢复正常的运动范围,减轻疼痛,改善姿势,以及重返日常活动,从而提高了生活的满意度[6]。这种改善在康复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正常生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一致,进一步支持了后路手术内固定作为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病例数相对较少,长期随访数据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有望成为治疗这一疾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恺,马鹏飞,贺旭等.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疼痛度及预后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1,19(02):145-147.

[2]李燕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20(04):21.

[3]刘艳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15-116.

[4]刘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7):122-123.

[5]霍智铭,关宏刚,陈超等.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8):230-232+245.

[6]陆洪乔.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