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琪 李晓英【通讯作者】 韩露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一病区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本院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干预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5.71%)比对照组(22.86%)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动功能提升,减轻疼痛程度,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循证护理;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指的是股骨颈底位置到小粗隆下平面骨折,老年人为该病高发人群。据有关资料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直接或者间接外力撞击有关,常见诱因有交通伤、跌倒和扭伤等[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是单一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因为转子位置分布着丰富的血液,一般情况下,骨折能够自愈,骨不连发生率较低[2]。但是长期卧床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为此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本院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年龄:50-86岁,均值(67.52±5.26)岁;观察组:18例男,17例女;年龄:51-84岁,均值(67.48±5.32)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为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简单健康宣教,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等。

1.2.2 观察组

循证护理干预:(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组成人员以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护理人员为主,组长为护士长,在小组长的辅助下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学习及培训等。(2)提出循证问题:查阅股骨粗隆间骨折文献资料,再结合本科室真实情况,分析护理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明确循证问题。(3)查找询证依据:以循证问题为依据,上网查阅相关文献和病例等,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护理内容,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同时临床应用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完善。(4)落实护理对策:①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因患者记忆功能、文化水平、年龄等不同,导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再加之疼痛等,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过度担心治疗心态,导致其出现恐慌、烦躁等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为患者提供一对一健康宣教,及时调节负性情绪,提高其认知度。此外,告知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其情感支持及精神支持。②疼痛干预:疼痛是骨折患者常见应激反应,但是因为部分患者年龄较高,无法有效耐受疼痛,如果未及时干预,很可能导致应激反应加重,对其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康复时间延长。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利用舒缓音乐及聊天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再结合镇痛药物等,缓解疼痛,提升其睡眠质量。③并发症预防干预:定期翻身,并对长期受压部位按摩,降低压疮发生率。保证抗生素合理应用,强化尿道管理,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轻轻叩击背部,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在各项指标平稳后,可让患者及早进行床下活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3.2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IMG_256±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IMG_257±s,分)

分组

例数

运动功能评分

疼痛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5

29.63±8.86

46.28±9.16

5.06±0.73

3.76±0.78

观察组

35

29.71±9.13

57.49±7.63

5.12±0.69

2.59±0.32

t

0.037

5.562

0.353

8.210

P

0.970

0.000

0.725

0.000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感染

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对照组

35

4

2

2

8(22.86)

观察组

35

1

1

0

2(5.71)

x2

4.200

P

0.040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后,大部分伴有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症状,有些甚至存在患肢畸形。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疗法及保守疗法治疗,但是每种治疗方法都离不开护理干预,其对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有利,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3]。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优,由此可见,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疼痛减轻,且能够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如下:循证护理对策均是有理可依、有证可循,不仅操作流程规范、合理,而且更加注重患者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时尽量满足,其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哟里,而且可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舒适度[4]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循证护理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侯玉仙,张凤玲,周卫东.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217-218.

[2] 和学宁. 循证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4):63-65.

[3] 张秋芳. 循证护理在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3):338-341.

[4] 余孟英,张微竹,王金莲,黄莉,吴爽. ACE-star模型循证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10):1369-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