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针对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

莫玲玲

无锡市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 目的将针对性护理落实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抽取 5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实验组及参考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参考组中,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实验组中,每组27例。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肾脏功能指标护理后可见实验组低(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实验组高(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落实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可起到明显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减少并发症产生,为此患者较为满意。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血液透析;肾脏功能;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将血液抽出体外,以去除血液有害成分的治疗方法。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能够延长生命周期[1]。但患者需长时间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长期治疗可加大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会使得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和应激反应,引起神经肽类物质大量分泌,加剧其肾脏伤害。针对性护理具有护理范围广的特点,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产生,改善其肾脏功能。为此,将针对性护理落实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分析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抽取 5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实验组及参考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参考组中,将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实验组中,每组27例。其中实验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5例,12例,年龄在45-67岁,均值范围(52.32±3.32)岁。参考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4例、13例,年龄在26-57岁,均值范围(52.43±3.57)岁。以上2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含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参考组

本组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密切观察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的各项指标,并对血液透析流程进行规范,确保血液透析可顺利进行。

1.2.2实验组

本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如下:

(1)设备护理:定期检查血液透析仪器的运行情况,以确保血液透析仪器能够正常工作,并检查血液透析室的内部电路,以确保电源能够供应血液透析仪器的工作需要。对医护人员血液透析仪器应用管理进行强化培训,将血液透析仪器的应用流程张贴于血透室,规范仪器使用,以确保血液透析能够正常进行。加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消毒管理,避免血液透析管道污染,且固定血液透析管道,避免血液透析患者因牵拉导致渗血事件的发生。

(2)并发症护理:血液透析虽能保持肾脏的功能,但可产生很多并发症,需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透析过程中消耗患者体力,在透析过程中不仅要排除体内水分、杂质,还需要排除营养物质,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压等,从而加大透析的风险,为此需要注意此类并发症的预防。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如血压、血糖等。

(3)血肿、凝血及失血护理:血液透析后,常出现穿刺点血肿,为此应控制穿刺点的按压时间和力度,在出血停止时于穿刺点进行适当推拿操作,预防血肿、凝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管道的连接进行密切观察,合理使用血液透析仪,并结合患者病情基础上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透析结束后,对穿刺点进行妥善压迫,防止血肿、凝血发生。

(4)心理护理:在患者采取血透治疗期间,加强与其之间的沟通,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血液透析操作,并嘱咐家属给予患者理解及陪伴,使得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促使其怀以积极的态度,可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1.3 指标观察

1.3.1肾脏功能

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脏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检测对比。

1.3.2并发症发生率

对2组并发症(低血糖、低血压、感染、血肿)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3.3护理满意度

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表对2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计算方法:非常满意+一般满意/27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肾脏功能对比分析

2组肾脏功能护理前比较差异无法符合统计学含义(P>0.05)。2组护理后可见实验组低(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表1显示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

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低血糖

低血压

感染

血肿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27

1(3.70%)

1(3.70%)

1(3.70%)

0(0.00%)

11.11%(3/27)

参考组

27

3(11.11%)

2(7.41%)

3(11.11%)

2(7.41%)

37.04%(10/27)

χ2

-

-

-

-

-

4.964

P

-

-

-

-

-

0.026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表2显示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实验组高(P<0.05)。

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27

22(81.48%)

4(14.81%)

1(3.70%)

96.30%(26/27)

参考组

27

12(44.44%)

6(22.22%)

8(29.62%)

70.37%(19/27)

χ2

-

-

-

-

6.533

P

-

-

-

-

0.011

  1.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见方法,可减少肾病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命周期。但患者长时间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极易出现并发症,这就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模式只重视患者对症护理,不具有主动性及针对性,从而使得患者无法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针对性护理典型的特征则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按照血液透析特点,从设备、并发症及渗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2]。此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肾脏功能指标护理后可见实验组低(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实验组高(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单一,无法注意到透析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透析舒适度,从而降低满意度。针对性护理能够使得患者得到个性化护理,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产生。此种护理方法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可按照患者不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降低患者生理不适,且能够缓解其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落实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可起到明显护理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减少并发症产生,为此患者较为满意。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宁宇.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7):174-175.

[2]郭婷婷.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