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建议

雷丛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450042.

摘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念,数字乡村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对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塑造新型乡土生活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数字乡村建设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及为农民提供优质生活的有力举措。通过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所面临挑战的研究,借鉴实际经验,旨在探索符合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数字乡村建设策略,将有力激发农村在新时代自我发展的潜力,推动农村社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乡村;问题;对策

引言:

中国特色现代化源于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为实现城乡优质均衡发展,顺应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党中央立足数字中国理念,制定出一项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数字化为中国特色现代化赋予了新的时代语境,但在此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尚存不足。本文将探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体系下,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现状及挑战,并寻求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当前阶段,农村数字化建设呈现出地域发展失衡的现象。首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虽然农村扶贫政策取得成效,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现象依然显著。此外,农田广袤导致经济分布不均,各乡镇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尤其在一些相对落后的乡镇,数字科技应用和投资相对不足,农业生产中数字化农业设备的运用亟待加强。

(二)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不到位

在当前阶段,数字农村建设的技术支持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尚待完善。首先,数字技术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和配套性需进一步加强。在推动农村数字科技革新与应用的过程中,未能全面考虑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地理环境、资源优势等因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软件研发尚不完善,适用场景有限,同时,农民使用起来也觉不便。此外,农村的信息反馈系统存在短板,导致基层管理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有效沟通受阻,进而使得农民的需求和建议难以得到及时回应。

(三)数字乡村建设的多元主体赋能不足

构建数字乡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推动乡村数字化管理需各方参与者共同协作。当前,农村居民在数字化乡村建设中的数字素养明显不足,对数字素养的认知程度较低,从而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政务服务。此外,农村数字技术人员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导致农村管理陷入僵化保守的局面,抑或削弱其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推动数字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核心任务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形成城乡数字化发展大循环的流畅与一致。具体而言:优先确立城市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并加大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其次,促进城乡三次产业的数字化协同进步。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速“互联网+  ”农产品走出去,激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进一步提供技术、平台和人力资源支持,构建更高端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最后,确保数字科技能够提升城乡生活质量,突破户籍限制,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整合、标准化建设、平等分配和异地处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二)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扶持

首先,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基础在于网络设施,其中包括农村宽带和5G网络的全面覆盖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推进此过程时,应优先关注硬件设施的落后农村地区,以加速农业数字化转型。其次,在研发数字软件阶段,首要任务是开发符合数字乡村发展需求的技术产品和应用软件。此外,无论是数字设备、接入点、在线服务还是在线处理,都应立足于满足当地大众和农业用户的需求。对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应持续推进数字化农村高级服务设施的发展,逐步实现健康养老、智能医疗、“互联网+”教育等,进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的共享。

(三)丰富数字乡村农业技术创新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应以本地农业状况为基准。首先,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选取特色高效农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智能农业的核心技术,并迅速构建智能农业的应用规则。着力优化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从而提升农业“三率”。其次,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领域的应用,推动农业设备产业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为农户提供高级数字农业设备,推广智慧型温室建造,实时监控作物生长和产量,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培育新型农作物品种。

此外,构建智能农业科技产业园,加速相关农业企业聚集和项目实施,为农业创客提供成长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物联网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内育外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乡村的进步离不开数字人才的普及与引领。首先,地方政府可制定相应奖励政策,以吸引数字化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在农村,与本地高校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三下乡”活动,将具备较强数字知识的学子派驻农田,实地操作,为农户提供必要的数字科技支持。其次,通过多元化途径培育数字化人才。加大对数字农业和农村领域的企业扶持力度,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数字技能,普及数字农业和农村知识于广大农民群众。

(五)数字赋能产业,塑造乡村新态

农村的工业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一步,需积极推动数字科学的普及,提升信息与知识的传递效率,以此建设现代农田工业、制造流程以及商务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化转型在农村经济的提升、相辅相成以及扩展效果。

第一,需要改变农业生产的要素供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农业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乡村产业的整合,并持续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在农业科技资源分配中的关键角色,以激励创新活力聚集到农业产业中。应该大力促进大学和科研单位与农业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和收益,并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需要认识到大数据的独特属性,构建一个集成的农业和乡村大数据平台。利用传感器、地理信息科技、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来提升农业信息的供应品质,以便为数字农业的进步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并稳固数字农业的根基。

第二,推动农村的新兴行业,改革行业的发展形式。积极地推动基于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多样化数字销售平台和途径,致力于创建一个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提升乡村电商公司的质量,并持续扩大其运营范围,通过灵活应用差异化策略来塑造大型、标准化的乡村电商品牌。促进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自然整合,打造一种多样性的产业联动增长的新方法,根据各个区域的独特性,研究并开发出充满当地风情的文化、服务以及旅行等高质量的行业,推进充满创新精神的农耕、农事娱乐、农事旅行,从而实现行业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发展。

结论:互联网在数字农村建设中,已然发挥着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的关键作用。首先,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不断激活,不仅提升了农村文化业态,同时也保护并传承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次,数字乡村建设能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上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潘家恩.《回嵌乡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J].近代史研究,2021,(06):86.

[2]张振,古周洋.乡村建设的整体视野与整体视野下的乡村建设——《回嵌乡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1):19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