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电客车“四日检”维修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地铁电客车“四日检”维修模式研究

吴静申

天津津铁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地铁车辆检修是保障地铁车辆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检修质量是车辆安全运营的保障。在保障车辆安全运营的基础上,合理的检修制度及检修工艺是提升检修效率、节省运维成本的关键。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地铁车辆在部件质量、工艺方面趋于成熟;另一方面随着客流量的增加以及行车间隔的缩短,对于车辆维修基地在安全运营、生产组织、成本控制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双日检;降低地铁运营成本 ;四日检

1 研究背景

天津地铁6号线车辆目前最小修程为双日检,即每两日对运营列车开展断电检查和通电测试,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加,车辆行车间隔缩短,使现有模式下的检修作业耗费了更多的人力成本,也给生产组织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开展地铁车辆四日检,延长地铁车辆维修间隔,可以有效减少检修任务,确保车辆检修生产组织顺畅,对于降低地铁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 试验计划

6号线四日检试行计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初步验证阶段,扩大试验阶段、逐步推广阶段、总结评审阶段、全面实行阶段,时间周期为8个月

3试验情况

3.1四日检列车应用情况

2021年4月份四日检研究项目试行,截至2021年10月31日,试验列车未发生正线故障,累计检修故障37次

3.2“四日检”较“双日检”列车质量情况对比

3.2.1故障情况对比

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10月30日,“双日检”列车故障累计148次,与同期“四日检”车辆发现的故障类似,“双日检”列车故障同样集中在列车PIDS、车上电气、走行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其中PIDS系统故障分散,多为板卡、屏幕偶发故障;制动系统故障主要集中在阀体漏风、空压机油乳化以及速度传感器偶发故障;走行部系统故障主要集中在接地线断股以及防松铁丝断裂;车上电气故障主要集中在客室照明。其他系统故障呈分散式分布,均对正线行车不产生安全隐患。

3.2.2车辆运用情况对比

“四日检”维修模式试行期间,列车走行情况及故障检出率见表1如下。除初步验证阶段样本量较小以外,双日检列车与四日检列车的检修故障率基本处于持平状态,无明显上升。

阶段

四日检试行列车运用状态

同期其他车运用状态

时间

试行

范围(列)

走行公里(万km)

故障情况

故障类型

正线

检修

故障率(次/万km)

走行公里(万km)

故障率(次/万km)

初步验证

2021.4.1-

2021.5.7

1

1.455

0

3

2.07

内装标识

45.8556

0.28

扩大试验

2021.5.8-

2021.6.30

5

9.1649

0

8

0.87

PIS、客室照明

63.4664

0.67

逐步推广

2021.7.1-

2021.10.7

10

32.7406

0

18

0.55

PIS、空调、防松铁丝、接地线断股等

101.2507

0.66

总结评审

2021.10.8-2021.10.25

20

11.7627

0

8

0.68

PIS、空压机三相电源等

12.0569

1.25

表1 车辆运用状态对比

4风险化解措施

在四日检维修模式研究项目试行过程中,通过对现行日检规程内容的评估,影响车辆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对车轮状态、车下吊挂设备、内装设备的质量把控。针对上述部件,建立以下措施,增强对车辆的质量把控:

  1. 车轮数据动态管理:通过轮对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准确记录、监测车轮数据,实现车轮数据月度全覆盖,每日专人查看车轮数据。
  2. 经济+安全镟修方案:车轮寿命专项管理,技术管理月度分析车轮状态、设定控制标准、经济镟修,把控车轮质量状态,延长车轮使用寿命。
  3. 专项修机制:针对会导致行车隐患的故障部件,启动设备状态专项普查作业,并增加故障点位的检修频率,直至完成设备整改。
  4. 添乘保障+检修乘务信息互联:加强正线添乘质量管理,针对列车动态状态、内装质量等强化正线检查,同时加强正线添乘人员应急能力考核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与乘务专业联动,强化司机检车质量控制,时时收集、掌握列车运用中司机发现的各类异常信息,及时处置,降低检修周期延长带来的风险隐患。
  5. 日检周期弹性机制建设:针对架、大修等修程车辆,运营初期3个月内采用日检、双日检模式,根据列车状态调整检修周期。
  6. 强化列车重要系统检修质量控制:梳理列车系统影响,针对车门系统、司机室电气、车顶受电弓等重要点位,加强各级检修质量和修程相互配合工作,确保质量可控。

5试验结论

5.1生产组织情况

6号线列车试行“四日检”维修模式期间,生产组织情况稳定,整体测算在6号线车辆维修全面推行四日检作业模式后,预计日检综合人工成本每年可节约2920人·h,降幅约30%。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也存在几个问题如下:

  1. 由于工作日需安排月修、定修车辆,会造成四日检车辆利用率不足100%的情况;
  2. 由于周末正线用车辆减少,会造成周五、周六夜班检车数降低,为保证各班组工作量均匀,需对每天检车最低值进行干预;检修调度排表;
  3. 由于部分车辆运营结束后需停靠尖黑停车场,因此为保障四日检车辆利用率,检修调度安排用车计划过程中需提前筛选出四日检使用最后一天的车辆优先使用;
  4. 为保障备用车满足各类运用计划使用条件,室内安排备用车在四日检第三天需安排检车。

5.2车辆运用情况

6号线四日检维修模式研究项目自试行以来,列车累计运行55万公里,占同期列车运用公里数的20%,列车运用质量状态良好,其中:目前列车检修故障主要集中在LCD屏、PIS板卡、车辆标识、防松铁丝、接地线等,其他故障呈分散偶发状分布,均不影响行车;自“四日检”维修项目试验开始至今,四日检列车故障率较双日检列车故障率稳定持平,且未发生影响行车的正线故障以及安全事件,可以说明“四日检”维修模式下的行车质量在可控范围内。

结语:目前在日检规程内容不变情况下,扩大日检检修周期至4天,同时配合车轮数据监控、添乘作业、修程弹性调整、重点系统质量把控和司机联动等机制,可以做到保障6号线电客车实行“四日检”维修模式后的安全稳定运营,项目具备全面开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铁车辆运营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953.中城轨〔2023〕42号附件2-城市轨道交通80kmh B型地铁车辆用户需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