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资本的界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浅析社会资本的界定

陶金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 430205

摘要:本文从整理社会资本的两种解释:功能性解释和结构性解释入手,在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中,尝试融合两种解释,将社会资本从定义上成为构建微观与宏观的桥梁。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功能性解释 结构性解释

关于社会资本的诸多定义尚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点,纷杂的甚至是矛盾的社会资本定义使得社会资本处于过于泛化的处境。因此在界定社会资本时应该看重于它的来源, 将已有社会资本的来源分为功能性解释和结构性解释,在社会资本功能性解释和结构性解释的比较分析,得到一个关于社会资本的具有操作性的定义。

一、社会资本的功能性解释

对社会资本的功能性界定始于科尔曼,科尔曼将理性行动作为研究的起点,强调了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及其公共产品性质。社会资本是根据其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有许多种,彼此之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在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而且有利于处于某一结构中的行动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行动者—的行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些目的不会实现。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不是某些活动的完全替代物,而只是与某些活动具体联系在一起。有些具体的社会资本形式在促进某些活动的同时可能无用甚至有害于其他活动。科尔曼不满足于社会资本与资源之间的因果关联,他还进一步提炼社会资本概念,将它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中,行动者通过建立义务、期望和信任,建立信息渠道设立受有效惩罚机制的规范等程序,社会关系将构成对行动者有用的资本资源。

普特南在使其名声大躁的《使民主运转起来》的著作中,将社会资本的应用扩展到更大规模的民主治理的政治学研究领域中,他则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包网络、规范和信任),可促进相互利益的协调和合作。普特南的社会资本定义可以作三方面的理解:一是使人们倾向于相互合作、信任、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和价值观;二是可以将朋友、家庭、社区、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联系起来的人格网络;三是有助于推动社会行动和交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联系。其显现的功能性特征不言而喻。

波茨进而总结归纳了社会资本的三种基本功能:①作为社会控制的来源;②作为家庭支持的来源;③作为通过家庭外的网络获得收益来源”。其中第一个功能主要关注的是社会规则的实施,以保证正常良好的社会运转;第二个功能关注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互相支持和帮助;第三个功能关注的是个体社会经济成就及由此而带来的收益。

二、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解释

对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解释始于卢里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他在分析不同群体如黑人和白人的收入和就业机会差异进行比较后,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代际传递决定了处于不同地位的群体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这种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解释试图突破主流经济学没有制度等社会因素的缺陷,试图将社会资本作为制度因素引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来,于是将社会资本与传统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生产要素列于相同的地位,社会资本在这些学者的心目中,只是一种结构性的制度“资产”,正是因为这种初衷使社会资本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以研究信任和经济发展著称的福山,直接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共有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该群体的成员开始期望其他成员的举止行为将会是正当可靠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互信任。信任就如润滑剂,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能够促进两个或者多个个体间合作的一种具体化非正式规范。福山的社会资本的定义非常广泛,从两个朋友间的互惠规范一直到复杂而详细的教义甚至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嵌入民众之中的并为民众所拥有的准则和价值观。国内的很多学者研究社会资本就直接将社会资本直接与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直接等同起来。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规范以及非正式制度如规范和价值观以及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三、两种解释的比较

结构性解释强调社会资本的本质,认为社会资本并不必然产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正果”,但是缺乏社会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的分析,缺乏可操作性,难以纳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所以只能停留在制度分析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层面上。

而功能性解释从功能上定义社会资本,从而强调社会资本的结果,特别是“正果”,即只承认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才是所谓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这种功能性解释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逻辑误区:如果社会资本公在发挥作用的时候才被确认的话,则原因就会被结果所决定了。普特南在分析意大利南北部政府绩效差异时,也进入了这样一个逻辑误区:政府绩效好的地方社会资本多,政府绩差的地方社会资本少。而不是相反的逻辑关系。比如对甲个体来说,亲戚关系是社会资本,因为这些关系使他获得了一份好工作;但是对乙个体来说,亲戚关系并不是社会资本,因为这些关系并没有使他获得一份工作。如果顺着这一逻辑误区发展下去,关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定义也应该改写,比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从事犯罪活动的话,那么在他犯罪之前他的人力资本应该如何定义呢? 事实上社会资本的投资行动是事先就嵌入到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的功能性解释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使我们深入理解社会资本对个体行动选择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它提供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传导路径和机制。

四、社会资本的界定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知道社会资本结构性解释和功能性解释各有优缺点,因此对社会资本的界定应该采取结构性的中立态度,也就是要搞清楚其中所包含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因此社会资本指的是嵌入在社会网络这一载体中的资源,个人在互惠规范的约束下从社会网络载体中获取和动员嵌入其中的资源,通过个体在互惠规范下的互动,影响了个体的行为选择,并能过信任这一中介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界定社会资本,首先,社会资本的界定应该狭义,避免概念上的繁杂和应用上的泛化。其次,就要分析信任、互惠规范和网络之间的关系,网络是社会资本的载体或基础,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可能结果,互惠规范是社会资本的规则约束。它们都是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是社会资本的主体也就是拥有社会资本的微观个体。最后,社会资本应当与其他类型的资本放在一起考虑。

目前理论界得到较多认同而且应用得较广泛的定义是普特南的社会资本定义,社会资本在这里指的是, 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普特南将社会资本看成是主观的社会规范和客观的社会特征(社会网络)以及可能的结果(信任或者说社会效率的提高)的混合物。这一定义将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难免混乱不堪,造成逻辑上的误区和应用上的泛化。因此要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应该将它们分割开来进行考虑,而不是把它们简单的揉合在一起。

从已有社会资本研究来看,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以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几个概念为主。但是许多学者直接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直接等同于社会资本,就结构性的视角来看,这种做法本来无可厚非,因为个体间关系组成的社会网络本身就有着社会结构的含义,它并不决定于由其产生的结果。不过,这样做会混淆社会资本定义和结果,混淆社会资本的载体和内容,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社会网络总是建立在互惠规则和一定的信任基础之上的,这里就“鸡和蛋”的因果循环问题:是先有使网络成为可能的互惠预期和信任?还是先有产生信任和互惠预期的网络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舍弃一面,本文认为一些基本的信任在分析初期是预先存在的,社会网络可以强化或淡化信任和互惠预期。

    从社会资本的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网络为载体,互惠规则为约束,信任为可能的结果。个体之间的互动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二)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以信任为中介的,信任的产生并不是个体之间社会互动的必然结果,这样就避免了普特南在分析意大利南北部绩效差异出现的同义重复错误; (三)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涵义体现在个体互动的影响上,由于个体是处于不同特征的社会网络中,所以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必然不同,社会资本的结构性涵义是构建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四) 把社会资本看成是资源。资源本身从本质上看不是资本,只有预期能获得回报而动员的资源才可能成为资本。资本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点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中已经详细论述过。

参考文献:

福山.《信任:社会美德和创造经济繁荣》.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罗伯特·普特南:中文版,王列等译,《使民主运转起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李惠斌、杨雪东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