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克山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浅谈克山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

李姣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农业发展部

摘要:克山农场马铃薯产业发展依托一体化改革“产业公司+基地” 新平台模式,通过不断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和基地种植优势,提高食品原料供应商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企业生产加工能力、整体实力和高端产品研发能力。

关键词:克山农场;  产业公司+基地;  种植结构

克山农场长期为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供应原料。然而,由于农场逐年种植需求不断扩大,导致主导企业、原料基地和薯农之间捆绑利益机制不顺畅的突出矛盾和产业化链条中的突出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最直接的表现是种植马铃薯赚钱少,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农场旱田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集团党委于2020年8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北大荒薯业集团与克山农场建立“产业公司+基地”模式试点工作,逐步形成“母公司+产业公司+子公司(农牧场)基地”运行架构。产业公司+基地农场一体化运营新模式有效连接产业公司和基地农场干部员工之间内在利益关系,有助于全面提升农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基本方向   

(一)依靠政策强化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国家战略规划。种植业发展存在明显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长期受自然条件、生长周期和资金链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亟需出台农业保护性政策持续提升农业综合产能。由此,种植业结构调整应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并落地见效。推进农业发展产业化,需要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产业,不断提升种植户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创新科技助力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长久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力量,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人才素质和科技力量的比拼。这体现在,一方面,持续性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另一方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引进新项目、新工艺的方式补充和更新原有技术方案。并且种植户迫切需要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

(三)对标企业完善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场未与薯业集团实施基地化运营之前,马铃薯、大豆、玉米产量不高,种植户种粮积极性和种地效益都不高。如此看来,要想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拓宽优质农产品渠道,就需要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做好规划综合开发。条件基础好的地区利用原有基地开展深加工,延长农产品深加工销售链,有利于农产品深层次转化,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升种地收益;条件不允许的地区要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和科研院校技术扶持,打通与优质企业合作开发优质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积极发展订单种植,签订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有助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合作运营模式。

(四)依托市场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

2008年北大荒马铃薯有限公司在克山农场组建马铃薯全粉加工厂,2019年北大荒马铃薯产业公司锚定市场,对准“产业公司+基地”运营模式,与克山农场建立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市场信息,不断盘活资源,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根本原则, 持续性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资源信息服务,大力发展适销对路农产品,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流通网络,不断开辟优质农产品现代化营销的“绿色通道”。

二、目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品质不高

农场种植业结构性问题凸显,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农产品品质质量总体上仍未达到高级消费者放心程度,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市场供应中数量不多,不利于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和巩固,不利于农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种植业效益偏低

种植业效益偏低是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种植业结构调整难。从收入分布来看,农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远不及城乡居民收入。从回报率来看,农业效益与非农业相比明显偏低。  

(三)种植联结机制不稳定

由于龙头企业、基地与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导致薯农种地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较小、种植地块较为分散,致使龙头企业原材料不足、产率低。而企业生产原料不足,产量无法保证,经济效益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如此反复陷入恶性循环,企业和基地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一)依托战略部局,有效形成产业化新发展模式

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与克山农场产业一体化试点运营是落实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解决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突出矛盾的生动体现。薯业集团结合发展实际,顺应时代调整改革发展方向,形成“产业公司+基地+种植户”新思维发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薯业集团的内生动力和整体实力。

(二)转变思维方式,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北大荒马铃薯集团从农业思维向市场思维、品牌思维转变,做大做强生产前端和销售终端,抓好降低中间环节,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带动产业基地共同发展。在新体制一体化运行后,农场农业生产全部由薯业集团负责,由薯业集团对农场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施策。同时,薯业集团积极培训薯农,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模式应用到基地的农业领域。

(三)盘活资源要素,形成现代化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克山农场有限公司要明晰界定主责主业,深入挖掘现有资源资产,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生产价值。要严格控制社会性支出,为企业减轻压力。农场要及时推进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运营,以产业公司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建设为产业公司提供支撑服务,走一条产业化、规模化、精益化、市场化的企业发展之路,为垦区创造可复制、可借鉴的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四)强化生产管理,加强黑土耕地保护措施

1.推进生产资料统供

2021年克山农场42万亩耕地全面积实现统一供种、供肥,为当年农业生产取得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集团统一采购的0.8万吨化肥全部到位并及时下摆到九个管理区。通过集团统一采购农业投入品,有效减少种植户生产成本,压缩中间环节,还可以保证农业投入品的品质质量,有利于提升地力水平,保护黑土耕地。

2.落实秸秆还田政策

克山农场利用机械收割、深松翻埋,实现秸秆还田。农场还积极采取示范带动措施,建立以示范区、示范带、示范户,采取边收割边粉碎秸秆的方式,实现收、碎、翻、埋、耕一条龙处理。通过粉碎、深翻秸秆还田,农场秸秆还田率达到98%,耕地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实现玉米、大豆产量增产5%以上。

3.补贴购置农机具设备

农场大力补贴购置农机设备,更新换代带有抛撒装置的收获机械,购置地面秸秆粉碎机。农场通过大力推广大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把作物秸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再还回给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还能起到防风固沙和保墒作用。农场还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在提升粮食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耕地地力水平。

四、总结

未来,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党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全力支持“产业公司+基地”一体化建设,与产业公司团结协作,切实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一体化建设质量。借助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集群优势,在马铃薯深加工上做文章,大力开拓马铃薯种薯及菜薯广泛市场,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和营收增长的同时,保证职工生产生活和丰产丰收,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

李姣(1987-),女,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生,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农业发展部。

联系电话:151466930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