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邓志勇

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根据不同的居民生活需要,可以将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果按建筑材料的分类,可以分为混凝土、钢、混合、砌块等。按结构形态划分,可分为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按建筑高度划分,可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根据其特殊用途,可将其分为工业和民用两类。

关键词:带结构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前言

结合我国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会迎合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民生建设需求,上层结构作为住宅或旅馆,中部则为办公区域,底部的空间更为宽阔,通常为餐饮或娱乐场所。这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墙体结构以及空间布局方面,需要考虑不同楼层的受力情况,因此设置转换层能够缓解高层建筑受力不均的问题,对于提升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转换层本身的设计,也需要关注质量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理论概述

由于高层建筑为了迎合不同领域的实际需求,上、中、下选择了3种不同的设计标准。下部结构大部分为娱乐、休闲、餐饮空间为主,建筑内部的墙体、支撑柱相对较少;中部则为办公区域,内部空间结构大多数为中等大小,空间划分规范性较强,需要满足常规的人员办公需求以及日常会议需求,相对于下层结构来讲,中部结构的支柱结构,以及墙体较为密集;上层结构大部分为民用住宅、快捷酒店、旅馆,这种类型的空间,在划分的过程中考虑了常规住宅的设计需求,墙体和支柱较为密集,在空间划分方面灵活性较强。以上这种控件设计方案,在当前绝大部分高层综合性建筑中应用得较为广泛,但也导致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受力情况、承重能力有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满足整体建筑为转换层,来缓解其中受力不均导致的各项问题。

2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形式分析

2.1箱式形式

箱式形式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建筑结构,施工难度较低,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同时该种类型的转换层可以与建筑的整体规划融为一体,不仅可以提升空间优化的质量,还能够满足常规的承载力设计需求,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符合标准。但是该种类型的转换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与承建单位本身的实力以及建筑工程后续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关联。

2.2梁式形式

梁式转换层但结构较为简单,前期预算成本较低,对于当前绝大部分的高层建筑都有适配性。在施工过程中难度较低,能够提升施工效率,也可以维持原有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但是该种类型的转换层很难承受更大的承载力,对于高层建筑的层数有一定要求,若上部结构的承重力较高,不宜采取梁式转换层。

2.3桁架式形式

桁架转换层能够将高层建筑的各个功能区进行连接,该种类型的转换层具备更强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这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核心优势,能够降低附属性设施施工的难度,比如为管道施工提供更加便捷的系统;抗震能力较强,在长期使用之后,依旧可以维持着较好的效果,后期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维护。但设计难度较大,对于工程进度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有着更高的水平。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同步满足承载力、空间转换、功能分区配置的需求,还需要与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其他附属性工程进行对接,要提升整体工程的综合质量,还需要为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转换层结构的形式,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

3转换层结构设计的应用

3.1框支柱设计

为确保框支柱的设计合理,箍筋的直径应该不小于10mm,间距不大于100mm及6倍纵筋最小直径,沿柱全高加密。并应较普通框架柱提高其箍筋体积配箍率特征值不小于0.02.根据其抗震等级,控制框支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同时还要确保框支梁的纵向钢筋间距不小于80mm,不大于200mm,及纵向钢筋配筋率不会超过4%。同时,在内力设计时,应根据抗震等级对地震内力进行放大。一、二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与转换构件相连的一、二级转换柱的上端和底层下端截面弯矩组合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3,转换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分别再乘以增大系数1.1。与此同时,要按照框支框架个数来对框支框架进行剪切刚度设计,确保框支框架转换层刚度与其相邻上层的刚度比不宜过小。

3.2框支梁设计

框支梁和转换梁虽然同为一种结构形式,但是二者在结构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先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简而言之,框支梁指的是在一般剪力墙之下的框架梁,而转换梁泛指在竖向构件之下的框架梁;托住转换梁仅承受弯矩和剪力,是一种正常的受弯构件;框支梁同时承受拉力,是一种偏心受拉的构件,与砖木框架中的墙梁相似;转换梁两边的楼板层与正常楼板层相同,但在框支梁两边的楼板层除了具有正常楼板层的功能之外,还承担着共同的受力功能;转换梁与框架梁在受力上有很大区别,其结构形式及配筋方式也有很大区别。在确定框支梁断面时,要考虑到上部墙体所承受的剪力和荷载的比例,其框支梁断面宽度应不小于2倍墙厚及400mm的较大值,并按框支框架的跨度和受力大小来确定框支梁断面高度。因为框支梁是转换层的主要受力结构,它是建筑物剪力墙结构抗震抗剪性能的重要保障,它的受力十分复杂。所以,在对框架梁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准备多个设计方案,并在框支梁上设计出一种传力合理的结构,根据建筑物抗震等级要求,控制框支梁纵筋最小配筋率。因为框支梁是一种偏心受拉型建筑构件,在梁结构中会有一定大小的轴力。为了确保框支梁的稳定性,需要在框支梁的中部设置一定数量的腰筋,并且沿着框支梁水平布置,腰筋间距不大于0.2m,并且要严格确保将腰肢嵌入框支梁的支座之内。框支梁是一种具有较大承载能力的新型建筑,它是一种具有较高承载能力的新型建筑,在设计时,必须按照“强剪弱弯”的设计理念,严格控制纵向钢筋数目,并对配箍进行加强。

3.3墙肢面设计

开展建筑构造抗震设计的时候,能够通过控制单个墙肢面积以及多墙肢构造布置等措施,预防结构当中产生抵御裂缝。除此之外,多墙肢的设计方式还能够使得剪力墙刚度和强度获得有效提升,从而能够提升框架剪力墙构造的抗震水平。改善墙肢面的设计,能够使得建筑构造抗震水平获得有效提升,所以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关注墙肢面设计工作。

3.4楼板的设计

转换层的楼板结构将上部水平剪力传递至下部,容易引起楼板应力分布不均匀,产生变形,为了确保楼板的稳定,需采用180mm以上的现浇型钢筋混凝土板,增加各层的横向刚度,提高转换梁的抗扭转强度,提高楼板的抗震性能。在对楼板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C30,并且使用双向双层配筋,并且要确保其配筋率大于0.25%,与此同时,在转换层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建议添加1%的钢纤维,以增强混凝土结构楼板的抗剪切强度,以便有效传递转换墙肢的剪力。在进行楼面开口时,要注意不要开口太大,要在开口附近设置构造梁帮助楼板传递剪力。适当加强转换层相邻楼层的楼板,将楼板厚度提高到150mm,并进行双层双向配筋。

结束语

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目前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使用日益广泛,其传力明确,受力性能良好,可靠性高,结构设计简单,施工方便,还有利于降低造价。

参考文献:

[1]文建江.多高层建筑转换结构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23,13(3):94-96.

[2]程俊.基于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3(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