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思政背景下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关于课程思政背景下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李剑

浙江省丽水护士学校  323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益重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研究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问题,探讨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理学;思政教育

引言

药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理论性。然而,在专注于传授药物作用机制和治疗原理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药理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包括他们的思想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文通过研究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精神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它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思想水平、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是一种整体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增加一些政治内容,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的各个部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有机地结合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和引导。课程思政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它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课程思政是一种促进师生互动与思考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政治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药理学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难点

药理学课程的专业性和抽象性使得其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对接存在困难,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治疗原理的专业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知识。与此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对社会、人类、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将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合时,需要解决如何平衡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其能够相互促进。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较难,给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药理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工作量较大,学习难度也较高。在此情况下,若过度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他们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在药理学课程中妥善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使学生能够接受和积极参与,是一个难点。药理学课程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和争议性问题,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处理好平衡。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往往涉及到伦理、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等问题,也可能涉及到与国家政策和法律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尊重多样性和学术自由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三、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课程整合策略

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通过课程整合策略来实现,可以通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知识点,使药理学课程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药物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引入伦理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伦理决策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学科交叉的课程项目或综合实验来促进思政教育与药理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例如,在综合实验中,引入与伦理和法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和讨论,思考和解决与药物研发和使用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式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药理学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分析。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主题渗透策略

主题渗透策略是将思政教育的主题或核心概念渗透到药理学课程中,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与药理学相关的伦理、社会问题。可以选择当前社会热点、道德伦理问题或历史事件等作为引导主题,穿插在药理学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可以选取医药领域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如人体试验、资源分配公平等,设计相关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了解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伦理困境和挑战,培养其对伦理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此外,还可以以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让学生认识到药物研发和应用的社会影响,并进行相应的讨论和思考。例如,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培养学生对药物生命周期的全面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在药理学课程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的融入,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其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例如,引入案例教学,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材料引发学生对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了解到药物治疗的伦理难题,培养其道德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设定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角色扮演不同观点的代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加深对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四)融合评价策略

融合评价策略能够综合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评价过程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报告、论文写作等,来考察学生对伦理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反思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药理学的实际应用,设计项目性评价,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撰写实施计划。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

结束语

药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然而,通过切实有效地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药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任煜,祝凌丽等.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药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4):111-114.

[2]范红艳,王艳春,任旷等.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21):98-100.

[3]娄艺.基于课程思政的药理学教学实践和探索[J].广东化工,2022,49(16):256-257+231.

[4]马鹏生,朱溶月.“互联网+”时代《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50-51.

[5]沈齐英,居瑞军,王腾等.“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学中课程融思政的改革与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19,(1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