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7
/ 2

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张颖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新高潮。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引用毛泽东这一论断指出,这种形式已经呼之欲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当代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文化发展传承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突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激发国家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筑牢九州共贯、四海一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源头活水,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成为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文化兴则国运兴。五千年古老又立新的中华文明历史和文化,向我们昭示出中华文明接续传承的韧性和无限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华文明持续进步、繁荣兴盛需要全面把握中华文化发展历史脉络,进一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基本原理相结合的规律性认识,从中汲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想伟力、实践伟力、信仰伟力、道德伟力,从而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具有本土、本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概言之,一要通过全面系统梳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廓清思想迷雾,始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积极向上。二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文化建设作为衡量地方党建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作为提高文化建设科水化水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心工作。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丧志”,文化建设的特有规律、文化征服的特点是能达到兵家的上乘境界暨不战而屈人之兵。国家经济发达,会让别国依赖度加深,国家有文化,才能真正得到受众心悦诚服的尊重。在世界多极化价值思潮多元化的今天,文化观念冲突、话语权的争夺却会不断发生、愈演愈烈。一方面强势文化想努力维持“一言堂”的文化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弱势文化也想谋求发展发出声音。新时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更加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引领中国社会在人类文明大道上不断前进和发展。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各省设区市要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从提高我国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构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蓬勃向上、繁荣兴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以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为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我们要把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切实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发挥各级党校和宣教部门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全社会群体的意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开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科学发展的宣传普及工作,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抽象的理论变成一种实在的感性认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要营造舆论氛围,巩固和发展广博电视传统媒体主流舆论阵地,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寓于当前新媒体传播中,努力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日常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中,不仅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要凸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娱乐节目也应该注重贯穿“唱响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好”这一主旋律的红线。三要注重实践形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标准融入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的契机传播主流价值,不断增强人民的认同感,还要把这种标准融入到日常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引领作用,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去,让人们在谋求幸福送出温暖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时候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四要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纳入社会管理中。各级部门不仅仅要靠说教来宣传主流思想,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主流价值导向培养成为常态的实践活动,还应该健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在各项具体的制度中得到充分显现,使弘扬主旋律的得到表彰,违背主流价值的受到一定的制约。

总之,各单位要把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精神贯穿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始终,创新载体方式,丰富活动形式,创造新鲜经验,吸引广大农村村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着力营造人人关心文化建设、人人思考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凝聚人心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作者简介:张颖(1984年8月—)天津静海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23年度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XZKT23ND0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