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包装设计艺术国际性和民族性的博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服饰包装设计艺术国际性和民族性的博弈

广东省汕头市工艺美术协会 黄晓丹

摘要到底是全球文化的交融还是西方的文化入侵?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呼声此起彼伏,在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共性,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服饰包装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西融合,设计语言创新融合作为设计创意的根基并促使中国人去创立去完善一个全新的民族服饰包装设计体系。

关键词:服饰包装设计、国际性、民族性、继承、跨越、借用与创造、拿来主义、市场营销

导语:服饰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服饰包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服饰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今天,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现状,服饰包装设计师肩负的怎样的使命呢?

一、时代产生优秀的服饰包装设计师,优秀的服饰包装设计师也是时代进步的催化剂。

1、服饰包装设计的观念与时代共进退。

在当今时代,所谓“商品(包装)美学主导”,即商品外观设计等在商品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商品构成中起到了支配性作用。诚如法国的后现代消费理论学者鲍德里亚所认为的那样,人们的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商品必须成为符号。”因此,在商业文化的强势话语下,服饰包装设计师必须设计出于时代合拍的作品才能让消费者接受。

2、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没有各个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西方擅长逻辑推理的、个体的的思维方式。而东方擅长整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在世界观方面所显示的征兆有本质的相似,为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与合流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可能性。因此,更深层次地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文化更好的借助“包装”这一媒介传播于世。

3.继承并跨越

继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把天安门华表直接做成华丽的广告,这些对民族图腾的直接套用,未免对民族文化的继承的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继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继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继承从而实现跨越。

跨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从技术手段乃至形式上升华,形成国际化的一面旗帜。譬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作品在应用了国画的笔触意味的同时,又富于设计新的构成方式,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很中国又很国际,也只有在传承和超越的结合下才能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服饰包装设计作品来,继承并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

二、"拿来主义”的借用与原创的关系

设计离不开市场,而市场离不开消费者,消费者需求永远是设计的原动力,设计不是以现有的市场信息为依托,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因此,对市场营销学的理解与把控对于服饰包装设计艺术的定位有着极非常的意义。

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之所以能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设计者选取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并使二者完美结合。好的产品设计都具有它独特的创意,或在构思上,或在色彩上,或在设计语言上反映了设计者对美学意识和形式美的创造。这可能就是产品包装设计的魅力吧。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顾问彼得汤姆逊在中国讲学时曾提出了设计的五个原则,这些原则体现了西方设计在当代的一些本质内涵:完整性原则、变化原则、设计资源、综合原则、服务原则。

三、国际化的包装设计与全球市场营销的博弈

美国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定义:“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文化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产品包装设计,它是在激烈竞争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针对具体的目标消费群体所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例如成功地以新型产品设计适应并引领市场是耐克公司的法宝之一。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上,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在新兴国家和地区进行。耐克甚至连样鞋也不生产。这就是“全球工厂”的初级阶段。

四、对服饰包装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性的思考

中国近代民俗大家钟敬文先生曾说过:“民族文化的保存、发展、前进。关系到能不能有效的吸取和消化外来文化的问题。在开放过程中,外国的东西不但要进来,而且会冲进来,像潮水一样,假如我们固有的东西不能保住,不能在自己根基上发展前进,那么在文化上可能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

纵观世界,服饰包装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个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其实是相关连的。英国的服饰包装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的传统,德国的服饰包装设计则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和意大利的服饰包装设计呈献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服饰包装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因素,又体现出时代感。

服饰包装设计的观念是随着人们生活需求,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变迁,这必然会冲击人的设计观念,反之,设计的超前也会引领商品经济繁荣,这就要求服饰包装设计师紧紧把握时尚的脉搏,憧憬设计理想。让服饰包装设计艺术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包装设计与文化意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法]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一一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日]衫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柳冠中《设计文化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李砚祖《中国工艺美术学研究》,中国摄影出版社,2002.

(6)尚英志《寻找家园--一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人民出版社,1992.

(7)郑继方《CS企业形象设计与文化战略》,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