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观察

丁维倩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位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自由体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效果;观察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胎位异常现象,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会导致产妇在分娩期间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并导致产程时间延长,同时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母婴事件,给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及威胁[1]。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需及时加以纠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式则为自由体位干预[2]。为了探究自由体位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60例产妇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为2022年7月-2023年7月,观察对象为就诊于本院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总计60例,将这6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收治产妇30例。常规组3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2岁,年龄最大的36岁,年龄均值(30.36±1.26)岁,研究组30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35岁,年龄均值(30.33±1.24)岁,两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2)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配合调研;(3)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体能以及基础状况较差者;(2)伴有视听功能障碍者;(3)伴有严重抑郁症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截石位分娩:待产妇宫口全开时将其安全转移至产房,调高产床高度,大约20-30°左右,助产护士需在旁进行指导,告知产妇做正确的呼吸及用力方式,将产妇调整至截石位进行分娩。

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1)蹲位:由助产护士指导产妇以正确姿势蹲在产床上。(2)坐位:助产护士协助产妇以正确的姿势坐在产床中间部位,将床头调高至接近直位,产妇需要背部靠在床头处,助产护士对产妇的胎心情况以及宫缩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待胎头暴露后对产妇外阴部进行消毒处理,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对产床进行调整。(3)卧位:结合产妇的自身意愿来进行卧位坡度的调整,将产妇的下肢按照截石位或平放位进行摆放。(4)侧卧位:助产护士将产妇调整至侧卧位,抬高床头,使产妇的臀部突出,膝盖呈弯曲状态,将产妇双脚放置于脚架上。在第二产程中利用这些自由体位使持续性枕后位变成右枕前。

1.3评价标准

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测评。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然分娩率测评,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测评(n,%)

组别

例数

自然分娩产妇例数

非自然分娩产妇例数

自然分娩率(%)

研究组

30

25

5

83.33

常规组

30

17

13

56.67

χ2

-

-

-

5.079

P值

-

-

-

0.024

2.2不良母婴事件测评,详情如表2所示。

表2两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测评(n,%)

组别

例数

产后感染

窒息

肺炎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0

0(0.00)

1(3.33)

1(3.33)

2(6.67)

常规组

30

2(6.67)

4(13.33)

3(10.00)

9(30.00)

χ2

-

-

-

-

5.454

P值

-

-

-

-

0.019

2.3产程时间测评,详情如表3所示。

表3两组产程时间测评(±s,h)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研究组

30

12.05±1.26

0.82±0.22

常规组

30

15.31±1.27

1.83±0.21

t值

-

9.980

18.189

P值

-

0.000

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及三胎政策的逐步开放,医院妇产科产妇的数量也显著提升,而各种分娩问题也随之增多[3]。胎位不正属于产妇分娩期间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最为常见,而胎方位属于产妇在分娩期间决定其能否完成自然分娩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来说,需及时加以干预,并将异常的胎位进行纠正,从而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4]。以往临床上针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干预主要以截石位分娩干预为主,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干预方式的效果较为有限,尤其是在缩短产程时间以及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欠佳。现阶段,临床上主张在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分娩期间引入自由体位干预,自由体位干预是指根据产妇第二产程的具体情利用不同体位干预来促进产妇分娩,其中具体体位包括有蹲位、坐位、卧位以及侧卧位等,各种体位的选取与利用可以有效提升产妇产时的运动量,并根据产程变化与产妇具体情况来对体位进行灵活调整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与此同时,助产护士通过加强胎儿与产妇各项指标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生各种不良母婴事件的风险。除此之外,自由体位干预可以有机协调产妇的产道及产力,从而加速产妇宫缩,并降低产程时间[5]。本次研究对比结果显示,采用自由体位干预的研究组中,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来说,应在自由体位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王雪岩,庄云婷,田金徽,等.不同分娩体位对枕后位/枕横位产妇母婴结局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20):2467-2473.

[2]吴晓文,闫华.指导性多体位改变配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4):68+38.

[3]赵贵,汪立.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08):1116-1118.

[4]王莉,高艳杰.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9):185-187.

[5]张秀华,唐晓英,卢萍,等.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04):301-3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