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铁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对策研究

其其格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板车务段  内蒙古 巴林右旗  025150

摘要铁路运输单位劳动生产率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铁路运输基层站段和主要生产组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如何提升铁路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关乎铁路运输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对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劳动生产率的具体提升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铁路企业;劳动生产率;对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劳动生产率不仅反映了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也体现了企业在单位产品的生产中所消耗劳动时间的价值。因此,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搞好铁路运输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运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安全检查多、考核纠偏多、制定措施多、联防互控环节多,安全管理的特殊要求及人多好办事的思维定势,使生产管理部门在生产和安全上往往不是首先考虑从提高设备质量,提高设备可靠性着手,而是过分强调“人”的保障作用,疏于考虑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提效问题。铁路既有的劳动组织是长期以来随着生产、设备的变化增加堆积重叠、简单维持而成。铁路科研设计、生产组织工作,并未真正把节约用人、提高动生产率放在重要位置。新的技术装备、设施投入运用,管理手段的更新,其作用往往只体现为安全可靠性增加和运力扩充,原有的生产、劳动组织大多未相应调整,相反增加了新设备的运用维修人员。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在劳动效率上的体现不够,投入产出不同步。职工队伍素质不高,观念陈旧,用工机制不活,人员流动不畅,富余人员安置渠道窄,使得岗位上有较多的冗员,劳动组织与职工就业、队伍稳定等诸多问题纠缠一起,增加了调整劳动生产组织的难度,制约了劳动生产组织的优化改革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二、铁路运输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运输劳动生产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管理角度看,有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劳动组织的构成和定员定额的水平,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从客观因素看,有运量和运营工作的性质(包括客货运量的比重、货物运输的构成、货流的均衡程度),自然条件等。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项涉及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除了劳动管理部门外,铁路运输企业的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使劳动生产率不断向新高度上升。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策略

1.合理安排,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效益,提前着手制定安全措施,严加管控,利用“人防、物防、技防”科技手段,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要避免安全管理手段过于繁琐,杜绝会多、文件多等形式主义现象,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制定提效措施时要兼顾安全工作,不能为了提高作业效率而简化保安全的关键环节,抓效率与抓安全不能完全脱钩,必须兼顾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加强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综合能力

劳动生产率统计人员必须熟悉统计法规和劳动生产率统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财务、劳资、运输等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确保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口径的规范,努力钻研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统计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基础管理制度,理顺工作程序,优化作业过程,明确各类基础资料的来源、管理部门、时间要求等,建立规范的数据提供和部门协作机制,保证统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3.优化劳动定额定员,提升运输生产力

劳动定额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针对某铁路部门现有设备情况,部分区段由单线半自动闭塞设备可更新为双线自动闭塞,CTC设备投入使用后行车组织方式变化,在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前提下,持续深化生产劳动组织改革,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大幅度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4.挖掘运输潜力,提升运输效率

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降低运输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从而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追根溯源,根治运输效率症结,核定货源,合理确定装车计划,计量补强,提高装车作业质量,协调运输企业,完善相关设备,保障作业效率;加强站内作业组织,确保各项作业衔接紧密,补强设备,用好科技提效手段;各站区内各工种平行作业,严控各工种作业时间超标,压缩待解、待编、待开及调车机非生产时间;严控施工组织方案审核,涉及到营业线封锁计划的,要根据方案内工作量合理安排天窗给点次数,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运输的影响。

5.正确贯彻按劳分配,提升职工积极性

当前在工资奖励方面,没有充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存在不少问题,如工资水平较低、平均主义、制度乱、卡得死等。如果说调整工资水平,改革工资制度,部门和企业不好解决,那么克服平均主义是可以也是应该抓紧解决的问题。铁路企业应保证运输主要工种岗位的技能工资等,比非主要工种有较多增加;试行浮动工资制度;研究合理的岗位津贴制度;要分析工资奖励制度的经济效果,决不能将它简单地作为解决职工收入的办法,从经济上促使铁路企业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

6.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较为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增加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有关业务部门对培训内容和方法有全面的规划,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应密切相关,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职工教育部门必须对教师、教材和培训时间制定系统的计划和安排,要规范开展资格性和针对性培训,确保技能达标、能力相符、业务娴熟。

7.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优化生产力布局,使劳动组织更加科学,要大胆改革,创新思维,优化组织结构。在生产线车间,建立了专业的检查团队和维修队伍,使工人的劳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设备质量得到提高。为加强对“零对接、零差错、执行零缺陷”管理理念的管理,对每个月的部分考核进行考核,不定期抽检工作人员,根据考核结果,奖励优秀员工,激发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一个更合理的结构,根据法律,技术和其他部门组织人员科学合理的措施,建立标准车间产能,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车间人员,压缩,以减少非生产人员,把“兼职工作和责任,一职多能”的政策,鼓励员工学习很多技术,确保科学、合理的劳动;高度重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公共工程维修周期不太紧张,在基层领导和企业骨干业务培训中,合理调配现有在职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制定员工工资和劳动贡献,生产任务和安全质量在许多方面都有联系,实现收入与贡献之间的联系的分配模式,这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铁路运输业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集体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运输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铁路运输要想稳固和开拓市场,就必须从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入手,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效率效益。

参考文献:

[1]董晓歧.铁路基层单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践与思考[J].西铁科技,2018(4):65-66.

[2]刘丽莉.发挥劳动定额基础作用提升铁路运输劳动生产率水平[J].经营与管理,2021,15(07):136-13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