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盆底超声联合POP-Q评分评估妊娠及分娩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3

三维盆底超声联合POP-Q评分评估妊娠及分娩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

刘爱健卢海英马俊华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目的:联合三维盆底超声POP-Q评分评估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为经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为经剖宫产分娩产妇。收集孕产妇妊娠及分娩基本资料,对两组产妇产后42天进行POP-Q评分,比较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包括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直肠壶腹部下移、肛提肌裂孔大小。结果:在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大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Q评分系统两组产妇的Aa、Ba、C、D点结果差异、膀胱膨出的差异、脏器脱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科因素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中,高龄(年龄大于35岁)、新生儿体重大于3.6Kg、产次大于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能准确定量评价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在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妊娠与分娩;POP-Q评分;盆腔器官脱垂;肛提肌裂孔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PFD)是女性常见病,发病率为30%-40%,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拉伸或撕裂[2]。分娩导致肛提肌的功能丧失可能引起尿生殖裂孔的增宽以及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但在妊娠和分娩时盆底损伤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确定[3]。在PFD诊断评估手段包括POPQ-系统、盆底超声,POP-Q系统是最常用的分级系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三维超声操作简便、诊疗费用较低,耗时较短等优势,因此通过传统的POP-Q评分联合三维盆底超声,评估产后42天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进一步探讨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为阴道分娩组,对照组为剖宫产分娩。观察组:年龄最小21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30.23±4.0)岁。产妇产前BMI最小20.08kg/m2,最大37.1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6.54±3.09)kg/m2。孕周最小32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39.36±1.29)周。新生儿体重最小1880g,最大4240g,平均新生儿体重(3253.18±411.91)g。产次最小值1,最大值5,平均产次(1.72±0.84)。受孕方式:自然受孕147(98%)、辅助生殖技术3(2%)。对照组:年龄最小24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31.58±4.03)岁。产妇产前BMI最小20.83kg/m2,最大36.85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7.24±3.9)kg/m2。孕周最小29周,最大41周,平均孕周(38.32±2.21)周。新生儿体重最小1160g,最大4140g,平均新生儿体重(3175.60±594.72)g。产次最小值1,最大值4,平均产次(1.63±0.89)。受孕方式:自然受孕143(95.3%)、辅助生殖技术7(4.7%)。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年龄介于20-40岁之间。2.孕足月、单胎、头先露活产儿。3.知情同意,告知受试者检查的检查临床意义及费用,愿意参加本研究者。4.能独立完成量表的填写。

排除标准:1.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者。2.严重泌尿系感染或者肿瘤3.产科严重合并症、并发症。4.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5.孕前有SUI或子宫脱垂者、生殖道畸形者。本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检查方法

采用POP-Q评分系统作为测评工具,嘱产妇排干净尿液,取膀胱截石位,咳嗽、Valsalva动作,按照gh-pb-TVL-Aa-Ap-C-D-Ba-BP顺序进行测量,得出POP-Q评分, POP-Q评分系统临床分度标准参照WHO标准,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

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RAB4-8L三维容积探头,频率范围为4.0~8.0MHz。仪器参数、检查条件保持不变,受检者取截石位,检查前排空膀胱,将探头置于会阴部阴道外口与尿道外口之间位置,获取盆腔清晰图像,对患者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膀胱颈下移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直肠壶腹部下移、肛提肌裂孔大小。且有固定的检查医师完成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天在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直肠壶腹部下移、肛提肌裂孔大小。②通过POP-Q评分了解两组盆腔脱垂情况。③比较两组产妇超声诊断膀胱膨出的差异性。④比较两组产妇POP-Q评分联合超声诊断脏器脱垂的差异性。⑤比较不同产科因素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7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频数(百分数)[n(%)]表示;多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Valsalva动作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

在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大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Valsalva动作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膀胱颈移动度(mm)

尿道旋转角(°)

直肠壶腹部下移(mm)

肛提肌裂孔大小(cm2)

观察组

150

32.79±10.8

65.92±25.65

8.85±8.93

23.49±6.76

对照组

150

24.18±11.72

43.73±23.65

8.59±9.86

19.72±6.06

t


4.13

4.55

0.153

2.98

P


<0.001

<0.001

0.878

0.003

2.2两组产妇POP-Q评分比较

产妇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测定结果两组产妇的Aa、Ba、C、D点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妇POP-Q评分比较

组别

gh

pb

tvl

Aa

Ba

Ap

Bp

C

D

观察组

3.4±0.8

2.7±0.6

8.6±0.7

-1.5±0.7

-1.6±0.7

-2.8±0.6

-2.8±0.5

-5.7±1.4

-6.2±1.3

对照组

3.3±0.6

2.8±0.3

8.7±0.6

-1.9±0.6

-2.0±0.7

-2.8±0.5

-2.9±0.2

-6.5±0.9

6.9±1.0

t

1.51

2.11

0.22

3.99

3.87

2.14

2.21

2.93

3.56

P

0.232

0.052

0.634

<0.001

<0.001

0.053

0.056

<0.001

<0.001

2.3两组产妇超声诊断膀胱膨出的差异性比较

在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大于25mm,诊断膀胱脱垂,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产妇超声诊断膀胱脱垂的差异性比较[n(%)]


膀胱脱垂

χ2

P


观察组

28(18.7)

122(81.3)

11.71

0.003

对照组

66(44)

84(56)

2.4两组产妇POP-Q评分联合超声诊断脏器脱垂的差异性比较

肛提肌裂孔的扩张程度与脏器脱垂相关,裂孔面积越大,脱垂程度往往越严重。裂孔面积≥30cm2或POP-Q分期≥2,可诊断盆腔中重脏器脱垂。比较两组产妇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产妇POP-Q评分联合超声诊断盆腔脏器脱垂的差异性比较[n(%)]


脏器脱垂

χ2

P


轻度

中重度

观察组

42(60)

28(40)

13.9

0.001

对照组

28(77.8)

8(22.2)



2.5不同产科因素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响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高龄(年龄35岁)、新生儿体重3.6Kg、产次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是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见表5、表6。

表5影响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2天盆腔脏器脱垂的因素分析[n(%)]

因素

盆腔脏器脱垂

χ2

P

年龄

<35

57(38)

13(8.6)

3.76

0.049


≥35

54(36)

26(17.4)

产前BMI

20-29.9

30(20)

4(2.6)

0.469

0.493

≥30

96(64.4)

20(13)

新生儿体重

3.6kg

96(64)

20(13.5)

5.24

0.022

≥3.6Kg

20(13.5)

14(9)

产次

1

92(61.3)

26(17.3)

4.52

0.033

>1

19(12.8)

13(8.6)

第二产程时间

60min

85(56.6)

26(17.4)

0.27

0.63

≥60min

30(20)

9(6)

表6影响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42天盆腔脏器脱垂的多因素分析

因素

β

标准误

Wald

P

OR

95CI

高龄(年龄≥35)

0.93

0.440

4.466

0.035

0.395

0.167~0.935

产次(1次)

1.223

0.532

5.45

0.012

3.312

1.580~8.361

新生儿体重(≥3.6Kg)

0.002

0.001

3.952

0.047

1.002

1~1.004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大便失禁。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4]。我国是PFD第一大国。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神经、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拉伸或撕裂,因此妊娠和分娩可导致盆底损伤[5]。本研究中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妇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大小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POP-Q评分,两组产妇的Aa、Ba、C、D点测定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膨出的差异、脏器脱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对盆腔结构和功能具有一定保护性作用,剖宫产与经阴道顺利分娩相比,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和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显著降低,阴道分娩导致PFD的风险更高,与既往研究一致[1]。原因分析考虑自然分娩状态下女性尿道周围以及盆底支持结构和组织的肌肉、神经、筋膜、韧带会出现过度牵拉和撕裂有关,从而诱发盆底功能障[6]

在PFD诊断评估手段中POP-Q系统是最常用,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三维盆底超声能够对膀胱脱垂及其分型进行诊断,与POP-Q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与本研究结果相符。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准确定量评价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在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不同产科因素比较,本研究发现高龄(年龄≥35岁)、新生儿体重≥3.6Kg、产次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是盆腔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与以下几点有关:①高龄,高龄孕产妇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收缩能力、盆底韧带功能等下降,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②新生儿体重≥3.6kg,胎儿体重增长越大对盆底支撑系统造成的损害也随之增加,导致盆底肌纤维撕裂,进而导致POP发生。③产次,分娩是造成盆底组织损伤的高危因素,多次分娩可对盆底组织造成多次创伤更易发生POP。

综上所述,三维超声在评估PFD具有重要价值与优势。三维盆底超声联合POP-Q评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高龄(年龄≥35岁)、新生儿体重≥3.6Kg、产次1为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的危险因素。其中新生儿体重可在孕期积极干预,应积极做好孕期保健及产前宣教,指导产妇孕前及孕期合理饮食,控制孕期增重及新生儿体重,减少产程延长、阴道助产、会阴严重裂伤等风险,降低PFD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芳,黎培培,吴红等,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结局的分析对比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张新玲,黄泽萍,毛永江.盆底超声的临床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1,4,91.

[3]韩玥,李雪.超声检测膀胱颈移动度在妊娠晚期及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581-4583.

[4]翟凤丹,林萍,王丽霞,等.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1):46-49.

[5]翟巾,张莉,初产妇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识别及危险因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20年第36卷第8期TheJournalofPracticalMedicine2020Vol.36No.8

[6]李彤,王鲁文.会阴三维超声结合POP-Q评分在评价重度盆腔脏器脱垂中隐匿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02):236-239.

[7]杜亚飞,陈然,刘晶,等.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3):289-292.

[8]何莹.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河南:郑州大学,2022.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