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杨喆

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 北京 1026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开展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治疗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实验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青少年焦虑症状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方案中加入心理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症状,降低患者焦虑程度,促进青少年患者执行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青少年;焦虑障碍;心理治疗;

青少年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难以自控的精神过度紧张或恐惧,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负性影响,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侵害[1]。为研究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13-18岁,平均(15.35±1.52)岁。实验组男女比例14:11,年龄12-18岁,平均(15.24±1.35)岁。本研究已获取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疾病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以及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根据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常规流程,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心理教育、健康咨询等内容。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1)团体心理治疗。首先评估患者病情,将同年龄、同类型病情、症状的患者编为一组,针对性组织心理沙盘、运动、音乐、社交等活动,在活动交流中运用心理学方法引导患者学会体验放松的感觉和形成新的沟通经验,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建立生活、学习信念。(2)个体心理治疗。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心理疏导,营造安静、放松的氛围,倾听患者内心诉求,指导患者重建正向、积极的人生自我概念,增强患者治疗信心。(3)行为干预。通过专业心理技术干预患者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及时鼓励,结合患者性格特征和兴趣潜能,培养塑造健康的青少年人格。(4)家庭干预。深入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教育背景,挖掘患者出现焦虑障碍的家庭因素,建立父母与子女良性沟通模式,改善亲子关系,调整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1.3临床评价

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和干预后焦虑症状程度评分进行比较。(1)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临界值为50分,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59之间;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分值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高[2]。(2)采用儿童青少年焦虑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症状程度,量表包括躯体化惊恐、学校恐惧、社交恐惧、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5个维度,分值与焦虑程度程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现统计学含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5

58.36±5.27

50.41±4.36

实验组

25

58.45±5.34

44.27±3.22

t值

0.060

5.664

P值

0.952

0.000

2.2 两组焦虑症状程度评分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各项焦虑症状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现统计学含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症状程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躯体化惊恐

学校恐惧

社交恐惧

分离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

对照组

25

9.52±4.31

3.67±2.48

7.98±3.54

6.74±2.46

8.85±3.25

实验组

25

7.21±3.27

2.24±2.13

6.17±2.48

5.34±2.15

6.74±2.23

t值

2.135

2.187

2.094

2.143

2.677

P值

0.038

0.034

0.042

0.037

0.010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精神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增多明显。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受生物、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青少年焦虑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青少年成长健康、安全的精神心理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调节青少年负性心理健康状态,改变其不适应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常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教育为主,虽然能一定程度控制病情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心理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方式,它从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致病因素出发,比如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不良成长环境、学业压力大、校园霸凌等因素,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团体治疗、家庭干预、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纠正错误的认知方式,改变其错误行为和沟通方式,引导患者行为、情绪不断朝适应性方向发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加强心理治疗干预,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青少年焦虑症状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心理治疗干预效果更加理想、更能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适应性水平,能从多个方面调整、解决形成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成因。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运用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提升焦虑障碍患者适应性,对青少年未来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邓开琴,袁贤明,胡利姣等.统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2):195-199.

[2]万建华.整合式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9):30-32.

[3]杜宝媛,任洁,杨源,罗佳丽,贾蓬蓬.综合心理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2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