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及DOM构建三维实景地形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基于DEM及DOM构建三维实景地形图研究

李冬芳

自然资源部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本文针对三维实景地形图构建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DEM模型和DOM技术的应用特征,然后发挥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地形特征线提取、创建融合数据库、DOM数据采集处理、融合实景图与三维地形相互映射等方式,使三维实景地形图被成功构建出来。根据结果可知,DEM和DOM的联合应用,可有效突破二维地图的局限,使区域地形地貌、地物等信息被真实完整的描述,对工程勘察设计工作高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DEM模型;DOM系统;三维实景图;构建方法

引言:当前三维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现已逐渐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中,也为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带来诸多助力。在工程勘察设计期间,地形地貌属于基本信息,但以往获取渠道多依赖于二维平面图,当地形条件较为复杂、范围较广时,勘察难度较大,二维平面图呈现的信息量有限,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三维地形图的应用可会有效弥补这一缺陷,通过DEM和DOM技术的联合应用,构建出更加高精度、全面化、真实化的实景图,为工程勘察设计的高效开展提供大力支持。

1.DEM和DOM的应用特征

三维实景图通常要用到DEM和DOM两项技术,前者为数字高程模型,适用于展示地形起伏状态,后者为数字正射影像,用于展示真实地物情况,二者融合应用,可成功构建三维实景地图,为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助力。DEM表示区域D上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其中(Xi,Yi)为平面坐标,Zi(Xi,Yi)对应高程,该序列各向量平面点位以格网排列时,平面坐标可忽略不计,DEM可简化成一维向量序列,通过有规则、无规则的三角网表现出来。DOM技术是通过卫星影像的数字微分纠正、镶嵌处理生成图像,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但可提供高精度的地表信息,为地图背景控制信息分析提供参考,还可从中提取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信息,为城市建设、土地规划等活动开展提供支持。此外,DOM还带有地理数据库、地图更新等功能,将其与DEM、GIS软件相结合,可为空间数据框架提供基础,促进多领域的数据应用和分析[1]

2.基于DEM和DOM技术的三维实景地形图的构建方法

2.1DEM地形特征线提取

在三维场景可视化期间,采用光线追踪算法进行地形特征线提取,首先设定观察窗口,计算进入窗口的光线,为用户呈现相应的场景,无需追踪根本未到达用户眼睛的光线,从而节约计算时间。在DEM地形特征线提取时,以OSGEarth的C++程序为基础,确定视点位置P,以正北方为起始方向,以0.2°为旋转偏移量,控制视点顺时针旋转,每个角度精准采样,由上至下标记各像素对应地面点的坐标值,最后计算欧式距离,即像素点深度值。以天空部分为例,将景深值设定为0,当朝向角度旋转360°后,调用数据库中LineSegmentIntersector类,计算像素点的场景深度值,最终获得DEM环视深度图。以此为基础,利用OpenCV设计图处理技术,将DEM特征线提取出来,具体如下。

(1)环视天际线提取。DEM由规则和不规则三角模型构成,其中不规则模型(TIN)的精度较高,适宜处理地物和断裂线,因此在环视天际线提取中,对TIN数据采样,利用ArcView软件将TIN数据转化为格网数据,并生成高精度的DEM数据。以景深图为基础,将其二值化处理后,假设非0像素为255,区分天空与地面,由此获得DEM天际线环视图。

(2)地形轮廓线提取。通过设置飞行路径,通过虚拟显示引擎,创建用户可实时交互的三维界面,实现山川、河流、峡谷等多种地形和地貌的效果模拟。将景深图以垂直方向移动一个像素,与原本景深图重叠,形成角度偏差,保留阈值较大的像素,获得DEM地形轮廓线[2]

2.2融合模型数据库创建

该数据库的作用是存储空间化实景图,并将与之匹配的可视域提取出来,为GIS空间分析提供便利。在融合模型创建中,包含场景对应的可视区域、实景朝向、空间点位等信息,因DEM与主流软件数据兼容,可利用较为成熟的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并利用Geodatabase编制空间数据分层表,该软件作为标准数据库模型,可将地理信息准确可靠的表达出来,还支持地形信息管理和存储,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融合模型建设中,数据库表字段应明确,并配备相应的说明。例如,“PictureID”字段,属于VARCHAR类型,存在关键字,字段说明为“记录图片ID”;“ViewPoint ID”字段,属于VARCHAR类型,不存在关键词,字段说明为“记录视点ID”;“GLPicture”字段,类型为VARCHAR,无关键字,字段说明为“实景图片”。

2.3DOM数据采集和处理

DOM数据可从卫星影像、航空图像中获取,Google Earth软件采集的卫星图像可经过截图获取,但在卫星影像截图时,应保存超过4个坐标点位,使图片得以校正,且截图范围应超过高程数据的覆盖面积,以免难以与三维地形图叠加和渲染。所截图的卫星影像以JPG格式保存,并用MapGIS软件中“图像分析”模块将格式转换为“.mis”,利用“镶嵌组合”功能,将全部控制点添加进来,由此实现卫星图像校正。在DOM与数字高程模型叠加时,首先打开MapGIS软件,点开三角剖分网数据,在视图窗口点击右键,选中“新建窗口”,便可创建三维数字地图。但因地图选用彩色渲染,尽管带有3D立体特点,能够清楚看到该区域地形起伏波动,但许多地貌细节、地面建筑物等无法直观展示出来,要求以地形轮廓为基础,增加细节纹理,使地形图展示信息更加细致全面,与真实情况更加贴合。对此,可利用MapGIS软件中的“DTM”模块,将已经校正过坐标的卫星图作为纹理文件,与三维地形图叠加渲染,获得最终的三维实景地图。

2.4融合实景图与三维地形的映射

在地形表达方面,以往采用格网表达,后续提出色器渲染,而后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采用地表真实纹理进行仿真表达,使大尺度空间效果更加真实。与传统航拍相比,地面实景图的像素更加高清,能够展示出更多地表的细节信息,特别是地形陡峭之处,尝试将图片作为纹理映射到地表上,使地形表面纹理得以增强。在DEM深度图算法基础上,利用OSGEarth开发算法计算二维实景图,确定地面像素点对应的地表坐标,创建二维和三维地表间的关联,由此确定实景图的可视范围,并将纹理映射到三维表面,形成实景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三维实景地图更加直观立体,可将区域内全部地貌、地面建筑物等清楚展示出来,为勘察设计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同时,此类地图还可用于工程勘察,如水文气象、电网勘察等,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3.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DEM和DOM模型的研究,创建了研究区域的三维实景图,在DEM支持下,准确提取环视天际线、地形轮廓线,创建融合数据库,对DOM数据采集处理,并应用融合实景图与三维地形相互映射等技术,对地物空间直接测量,各类属性信息更加直观清楚的展现出来,发挥空间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适用于测绘、交通等多个领域,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庄志伟.基于DOM和DEM绘制地形图的应用研讨[J].物探装备,2020,000(003):173-176.

[2]赵秀杰,颜东海,李晨瑞,等.基于DOM、DEM的大比例尺测图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20,000(004):55-57.

[3]王海鹰,张新长.基于CA模型的三维虚拟城市构建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21,003(05):02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