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意义及并发症防控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早期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意义及并发症防控效果分析

张正双

云南省临沧市 凤庆县人民医院 675900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外伤(Brain Injury,BI)群体中强调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的综合临床成效。方法:随机性划分我院70例BI患者至对照组(REG)与观察组(OBG)各35例,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而OBG组患者于此基础上尽早介入康复治疗,随后分析统计相关数值。结果:经对比,B组患者疗效更为优异,在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改善及并发症防控方面均有体现(P<0.05)。结论BI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则有利于减轻致残因素,是改善其生活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以影响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颅脑外伤(BI);早期康复治疗;肢体功能障碍;Barthe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BI发生后,倘若未及时得以规范性医治,也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就算有患者经治疗后得以存活,也往往会因脑组织、神经系统受损以遗留相应的后遗症,如偏瘫、认知障碍、外伤性癫痫等。以偏瘫为例,其常由BI影响正常脑组织神经传导纤维功能,导致患者对侧肢体瘫痪,并伴随口角歪斜、面部麻木等症状;而无论是哪类后遗症,其一旦发生,对患者是极为严重的身心打击,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而言,也是沉重负担[1]。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用于BI患者当中,意在尽早采取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身心致残因素,使其早日重返社会,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年10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期间,以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我院70例BI患者随机划分至REG组(35例)与OBG组(35例),2组患者颅脑CT、MRI检查结果均符合BI诊断标准。REG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44.39±3.0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18±0.47)h;OBG组:男女比例22:13,年龄(44.46±3.0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31±0.49)h。2组患者经对比,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REG组、OBG组患者入组后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另对后者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流程如下:

①待组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未见进一步损伤的情况下(受伤后或术后48-72h)便可介入康复治疗,起始应以良肢位摆放为主,此类患者应多采取患侧卧位以助于减轻痉挛,尽量减少仰卧位,如保持仰卧位,应控制在1h内为宜,间隔2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1次即可。②康复治疗师应勤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通过揉、按、挤、捏、拍等手法以刺激患者感觉神经,秉承远心端——近心端、轻——重、慢——快的按摩原则,20-30min/次。如患者机体状态允许,康复治疗师也应协助其进行上肢提伸、下肢屈伸等被动训练。③主动训练包括握手、桥式运动、梯形翻身训练等,并督促患者反复进行生活能力方面的练习,如自主进食、梳头、穿脱衣物、洗脸、捏珠子等等。以握手训练与桥式运动为例,前者以Bobath握手法为主,即协助患者将患侧拇指置于健侧拇指上以使拇指处于外展状态,并抑制前臂内旋四指交叉,随后以此进行相应训练,如健侧/患侧翻身、独立健侧坐起等训练。而桥式运动则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腿自然屈曲以双足紧贴至床面,尽量使足跟接近臀部,在妥善固定的情况下,鼓励患者缓慢抬起臀部,并逐渐延长维持时间。

1.3观察指标

①生活能力[依据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测定2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该量表总分<20表示完全残疾,总分>60分代表轻度残疾];②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22.0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对比,OBG组患者Barthel评分与并发症防控效果更佳(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Barthel评分

颅内血肿(%)

肺部感染(%)

高血糖(%)

总发生率(%)

REG(n=35)

52.38±9.81

4

2

1

7(20%)

OBG(n=35)

65.89±13.21

1

1

0

2(5.71%)

χ2/t

4.858

-

-

-

9.114

P

0.001

-

-

-

0.003

3讨论

像车祸、钝器/锐器击打、失足跌倒等均可导致脑组织呈现轻重不一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即BI。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蒸蒸日上,在此背景下,汽车等工业化发展也日益完善,使BI等外伤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BI发病率已高达783.3/10万人[2]。结合不同BI患者受伤情况,临床可将其划分至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外伤性颅内血肿、闭合性颅脑损伤等类型,而不同损伤类型症状体征方面亦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今我国现代医疗领域针对BI等外伤性疾病的诊疗方案愈发成熟,但很多BI患者仍旧会遗留相应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几乎丧失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涵盖了生理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功能康复等,主要通过功能训练、物理干预、作业疗法等多种手段,以最大程度减轻因外伤、疾病所致的身心致残因素,改善或重建功能缺失问题,达到促进身心状态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的目的

[3]。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命亦发挥了有利作用,现已成为重要的医学分支[4]。在本次研究当中,为OBG组患者尽早介入了康复治疗,经对比,此组患者Barthel评分、并发症防控效果更为优异(P<0.05),可见早期康复治疗对BI患者有确切的正面意义。

综上所述,BI群体中强调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的综合临床成效十分确切。

参考文献

[1]王云柯. PET-CT评价结合早期康复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影像技术,2020,32(2):13-15.

[2]谢中权,郭建杰,文思成,等.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142-144.

[3]李晓雪. 早期康复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55-56.

[4]王清举.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NIHSS及FMA评分的影响[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23, 46(0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