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中医疗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心脏病的中医疗法

肖瑾

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达州  635777

心脏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杀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疗体系,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本文将为大家科普心脏病的中医疗法,带领大家走进这一神奇的医学世界。

一、心脏病的认识

1、定义

心脏病是心脏发生病变的总称,是由心脏结构受损或心脏功能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2、病因

心脏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基因因素以及其他诱发因素。

(1)遗传因素:父母或家属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史,其后代也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病。

(2)感染因素:一些容易累积心脏病变的感染会直接破坏心脏结构或功能,从而导致心脏病。如特定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发心肌炎等。

(3)环境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性别、年龄、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等。其中三高可能会增加血管形成斑块、粥样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脏功能发生改变。年龄、性别、药物或特殊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增加心脏病的患病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偏食挑食引起的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硒的缺乏等、作息不规律,如熬夜等、缺乏运动、高脂、高盐、高糖饮食等,这些都可能诱发心脏病。

(5)基因因素: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形成心血管畸形,从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

(6)其他诱发因素: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下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从而诱发心脏病;母体缺乏叶酸、宫内缺氧等,都会诱发心脏病。

3、症状

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心脏功能受损的程度和病情的发展阶段,一些比较常见的心脏相关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会伴有四肢肿胀,冰凉、头晕目眩、疲劳乏力、咳嗽等症状。

二、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五脏之一,主血脉,藏神明。心脏病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饮食调理、日常管理等方面。

1、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心脏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脏功能。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常见的方剂有天王补心丹、四物汤、四君子汤、血府逐瘀汤、栝蒌薤白半夏汤等。

(1)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主要由地黄、麦冬、炒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党参、五味子、丹参、石菖蒲、玄参、朱砂、桔梗、甘草等。

(2)四物汤:具有补血、调经、活血等功效。主要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组成。可缓解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3)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抗心律失常、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4) 血府逐瘀汤: 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等组成,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胸痛、心慌胸闷、失眠多梦等症状,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等。

(5)栝蒌薤白半夏汤:有栝蒌实、薤白、半夏、陈皮等组成,具有散结通阳、祛痰宽胸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痛彻背、气短等症状。

2、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有效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穴、足三里、心俞穴等。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医师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1)内关穴:有养心安神、理气止痛、宽胸解散等作用,主治心悸、胸闷、胸痛、心烦抑郁、失眠等症状。

(2)足三里:有祛痰镇静、补益气血的功效,能治疗心悸、失眠、痰多等症状。

(3)心俞穴:具有强心、通脉、理气、活血等功效,可以治疗心痛、失眠、健忘、咳嗽等症状。

3、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对身体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方式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脏病的症状。常用的穴位有膻中穴(有平喘、理气、止咳,可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少海穴(有益心安神、降浊升清之效,可缓解心区痛、失眠健康等)等。

4、饮食调理

(1)中医提倡饮食有节制,避免过饱或过饥,即饮食要合理、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等。

(2)多进食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芹菜、西红柿、香蕉、鱼肉、豆制品等。应季的新鲜水果也应多吃,如猕猴桃、葡萄等。

(3)此外,少盐、少油的饮食,也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

5、日常管理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为主。对于心脏病患者,中医提倡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尽量避免熬夜。同时注意调整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劳累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方法也有对心脏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情绪管理: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悦。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就医治疗。

心脏病的中医疗法注重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通过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结合食疗与日常管理等,可以有效地缓解心脏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以便更好的管理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