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钱美艳

通海县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综合院区  云南通海:652700

摘要: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开展对照实验的方式,分析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希望能为找到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护理方式提供助力。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老年冠心病;护理效果

一、引言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因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等症状。同时,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众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现将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

二、实验资料与实验方法

(一)实验资料

随机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周岁,且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与用药指导,在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左右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告知给患者出院后每隔三个月要进行复查,至少要连续复查两次。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干预,每月对患者进行一次行为指导,并观察记录患者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解答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冠心病的相关疑问,根据患者护理现状制定下一步护理方案[1]。具体干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

这个阶段患者认为改变生活方式并不会对冠心病的治疗产生积极意义,仅依靠药物治疗即可,因此患者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想法。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想办法转变患者的认知观念,提高患者对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疾病发展的认识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2.打算阶段

这个阶段患者已经认识到了改变生活习惯对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价值,也开始出现转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建立长久坚持的自信心,患者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以此来鼓励患者强化治疗信心。

3.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患者开始准备对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变,此时护理人员必须为患者提供正向的引导,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转变方案,要循序渐进,确保行为转变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对患者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4.行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患者兴趣爱好的运动方案及饮食方案,确保方案指定的合理性,对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对患者的行为转变情况进行定期评价,明确患者是否按照既定计划达成行为转变目标,并鼓励患者的良好转变行为,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

5.维持阶段

在维持阶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展开指导,对增加冠心病复发概率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告知患者更有利于其保持长远健康状态的行为,让患者主动的对自己不良行为进行转变。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行为转变情况进行评估,并为患者出具出院后的护理指导方案,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效果。

(三)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转变对比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别

例数

合理饮食(例/占比)

遵医嘱用药(例/占比)

科学运动(例/占比)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对照组

40

22/55.0%

31/77.5%

24/60.0%

29/72.5%

18/45.0%

28/70.0%

观察组

40

23/57.5%

39/97.5%

22/55.0%

40/100%

17/42.5%

38/95.0%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行为转变结果更加理想。

三、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我国冠心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之一[2]。冠心病的发作与患者的年龄呈正比例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更高,发作时,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堵塞,阻碍血液流动,导致患者心脏供血能力不足,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直接猝死。正因老年冠心病患者数量较多,很多老年冠心病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问题,而冠心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理想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对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纠正,帮助患者转变错误观念,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3]。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患者更能主动选择合理的饮食,并且均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同时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科学运动。行为转变理论的应用将老年冠心病护理分为了5个阶段,分别是没有打算阶段、打算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维持阶段。不同的阶段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让患者更了解冠心病的相关护理知识,促使患者从主观意识方面认识到转变不良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引导患者主动观察自己的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纠正,从而形成康复护理过程的良性循环。经过这5个阶段的护理干预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冠心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实现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树蕙,郭丽娜.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6):78-80.

[2]邢琳.行为转变理论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1):111-112.

[3]汪叶琴,夏蕊,李利霞,等.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10):189-192.

作者简介:姓名:钱美艳(1978 年  12月 ~)籍贯 :云南 通海 民族:汉族 职称:护师 学历: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