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汤美羹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135000

摘要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且均在产后42天到6个月间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产妇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变化及盆底康复效果。 结果:治疗后,产妇的症状均有改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明显,能有效缓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减少尿失禁,改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肌电生物反馈;产后康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和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等一系列盆底损伤与缺陷。PFD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PFD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 结缔组织间连接发生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易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度改变、尿道闭合压下降,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在PF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后康复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且均在产后42天到6个月间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100例患者中,有单纯子宫脱垂表现 28 例(均为Ⅰ度),单纯阴道壁膨出表现 25 例(Ⅰ度16 例,Ⅱ度 9 例),单纯压力性尿失禁表现 24 例,其他 22 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表现34例,合并盆腔疼痛表现19例。排除有盆腔手术史及盆腔器官脱垂或尿失禁家族史者。

1.2 方法

1.2.1 盆底健康知识教育

对患者进行盆底相关保健宣教,使患者充分认识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恢复的意义。

1.2.2 电刺激治疗

采用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型号AM900B)进行治疗,患者首次治疗前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电生理检查,治疗时患者取半卧位阴道置入盆底肌肉治疗探头,选择电刺激程序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自觉盆底肌肉有明显收缩但无不适感为宜,每次持续15min。

1.2.3生物反馈训练

待电刺激治疗结束后,在患者大腿内侧连接参考电极片,患者大腿稍分开,自然放松。选择生物反馈训练程序,根据治疗仪显示图形进行收缩和放松阴道的交替训练,共15min。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保持2次/周,每次共30min;10 次为 1个疗程,均由同一医师操作。

1.2.4 合并便秘及盆腔疼痛患者的治疗

便秘患者取半卧位肛门置入肛门探头,进行电刺激治疗。盆腔疼痛患者将电极片贴于会阴口两侧和下腹部位置进行电刺激治疗,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患者自觉肌肉有明显收缩但无不适感为宜,每次持续 15 min。此后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练习排便动作、腹式呼吸和盆腔肌肉松弛的协调动作。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子宫脱垂患者盆底胀痛不适、小腹下坠感有无改善 ;观察阴道壁膨出患者症状有无改善 ;观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症状有无改善 ;观察合并便秘及盆腔疼痛患者症状有无改善。所有患者均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查肌张力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对盆底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改善情况

电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的典型症状均有改善,见表 1。

表1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改善情况(n/%)

临床症状

显著改善

有效

无效

子宫脱垂( N=28)

盆底胀痛不适

9/53

7/41

1/6

小腹下坠感

5/45

5/45

1/10

阴道壁膨出( N=25)

脱出感

13/52

10/40

2/8

尿失禁( N=24)

10/42

10/42

4/16

其他( N=22)

9/41

11/50

2/9

便秘( N=34)

11/32

18/53

5/15

盆腔疼痛( N=19)

11/58

6/32

2/10

2.2 治疗前后肌张力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提高,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盆底肌张力比较 (n)

临床症状

肌张力分级

≤Ⅰ

≥Ⅳ

子宫脱垂( N=28)

治疗前

12

11

5

0

治疗后

0

8

12

8

阴道壁膨出( N=25)

治疗前

11

11

3

0

治疗后

0

8

12

5

尿失禁( N=24)

治疗前

11

8

5

0

治疗后

0

9

10

5

其他( N=22)

治疗前

10

9

3

0

治疗后

0

8

10

4

2.3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将治疗效果作为分类变量,以年龄、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3),结果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表3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变量

OR 值

95% CI

年龄

1.10

0.83到1.44

孕次

1.52

1.33到2.04

分娩方式

1.36

1.25到1.98

新生儿体重

1.76

1.35到2.02

3 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可以使女性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维持在正常的解剖位置,发挥正常的功能。盆底肌发挥主要作用的肌肉为提肛肌,其肌力的测定被用于评估盆底肌的肌力。妊娠及分娩时女性盆底肌肉持续受到胎儿的压力及产妇自身重力、产程过长、难产、会阴侧切、慢性便秘、慢性盆底痛等因素,都可对盆底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提高,产后盆底功能康复逐渐引起了女性的广泛关注,期望通过产后干预改善女性盆底功能,提高女性产后生活满意度。

临床上针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式。但是,手术治疗除费用昂贵、术后很可能会出现阴道缩短等一系列并发症外,若手术指征把握控制不严格,患者易产生恐惧感、不信任感,往往难以接受治疗。而非手术治疗具有无创伤、低风险、易恢复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临床治疗中。

本研究提示,产妇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行盆底康复治疗后,经阴道治疗患者盆底胀痛不适、小腹下坠感、阴道壁膨出感、尿失禁等症状明显改善。既往研究认为,在妊娠和分娩这个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机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盆底结缔组织张力。肌力改变及产道松弛,易引起盆底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便秘、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本研究的肌张力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和盆腔疼痛表现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说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在盆底康复中作用明确,对于产后功能障碍疾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本研究显示,孕次、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是影响疗效的因素。由于孕产妇年龄的增长,阴道壁组织胶原含量降低,肌肉纤维化明显,导致盆底肌收缩及回复弹性减弱。多产次意味着盆底肌损伤程度的叠加,因此,妊娠年龄并分娩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不明显。新生儿重量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发现胎儿过大,会造成盆底肌肉负荷加重,盆底肌肉损害加重,从而可能使其发生形态和功能上改变,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本研究中,年龄与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相关性。

肌电生物反馈是通过肌电图、肌电曲线等形式把盆底肌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视觉信息反馈给产妇,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的正确收缩训练 ;电刺激治疗是给予一定的电刺激唤醒肌肉收缩功能,改善肌群血液循环,加快盆底肌新陈代谢,同时改善盆底神经恢复。因此,采用肌电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进行产后康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组织功能,缓解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及引起的尿失禁和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产后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静,朱一麟.产后盆底康复对盆底肌力恢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2):83-84.

[2]葛圆,凌静,徐明,等.孕产妇及其丈夫对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调查分析 [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8):1154-1157.

[3]李景珊,陈婕,曹芸.产后42d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16):1899-1900.

[4]任艳蕊,易绍媛,茅敏,等.Glazer 盆底表面肌电指导和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康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5):98-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