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相关性分析

杨桂青,于春凤,李寅,臧希玲(通讯作者)

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如果肠道菌群出现了失调的情况,则容易导致肠道恶性肿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出现或进一步加重,并且也会影响到其他多种恶性肿瘤的出现。对于中医药当中的抗肿瘤机制来说,其有着多途径、多靶点的特征,其将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认为可能是中药或复方起到抗肿瘤作用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对于部分潜在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抗肿瘤中药及中药复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相关性

1 肠道微生态对肿瘤的影响

当前,对于肠道微生态紊乱及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临床对此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后,一方面会对肠道恶性肿瘤等的出现及进一步加重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其他多种恶性肿瘤出现[1]。在出现肿瘤之前,保持优质的肠道微生态可以促使肠道中的有害物质数目下降,保证肠道黏膜更为完整,进而炎症反应也可以有所降低。若存在于出现肿瘤的过程中,会致使机体免疫力提高,以此可以对肿瘤起到对抗效果,进而能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出现凋亡。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当遭受手术创伤,或出现机体应激,又或是受到药物等方面的影响,都有一定风险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并且肠黏膜会有受损的情况,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患者机体负担加重。经由Wang的研究可知,和普通成年人进行比较,出现结直肠癌的患者,其肠道菌群有明显的不同。而就吴恺明的研究结果可知,对于手术治疗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进行多于1周的抗生素治疗时,有七成的患者出现了肠道菌群失调的状况。

在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化疗或免疫疗法的情况下,对于肿瘤免疫逃逸进行抑制、促使药物敏感性提高的比较关键的因素是肠道菌群。相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对肿瘤微环境当中的抗肿瘤相关免疫反应进行调节,进而使得抗癌药物获得更佳的疗效。同时,另有研究表明,其不只和肿瘤的出现及进展存在关联,同时也和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未来可由此对肿瘤治疗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2 潜在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抗肿瘤中药及中药复方

2.1 中药复方

(1)健脾益气类

在钱垠的研究中,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以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结果显示,在两年复发转移情况方面,治疗组明显更低;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对于脾虚小鼠使用四君子汤,其肠道菌群出现变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有研究显示,对于晚期胃癌化疗患者来说,使用参苓白术散可以使患者机体毒副反应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升[2]

(2)理气通便类

相关研究显示,桃核承气汤能对肿瘤的发展加以抑制,同时可以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于存在重症胰腺炎的大鼠,使用该药方后,其肠道功能明显转好,炎症反应也得到改善,肠道菌群情况明显转好[3]。而在对肿瘤伴有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选择大承气汤,对于直肠肿瘤患者也是如此,使用药物后,患者的肠道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药方中的部分中药能抑制双歧杆菌等。使用赤芍承气汤效果也较为显著,患者用药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转好,有益菌增加,有害菌群量下降。

(3)化湿止泻类

对于出现肺癌的患者,在进行化疗后容易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多见腹泻,同时其肠道菌群情况较差,失衡状况逐渐增加。柳影的研究中选择以平胃散进行治疗,效果较佳,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腹泻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也说明该药方可以帮助对进行化疗的患者的肠道进行改善,使其微生态失调情况得以转好,并且也使得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可以有所降低。另外,庄鹰在研究中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治疗,选择药方为苓桂术甘汤,治疗后93.75%的患者胃肠道反应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在江月斐的研究中,研究选入患者类型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以加味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肠道中需氧菌酵母菌数目下降,而乳杆菌、消化球菌等有显著的增多表现。

2.2 单味中药和提取物

(1)补气健脾类

对于小鼠移植性肿瘤而言,建议使用党参多糖,以此可以发挥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若选择剂量较高,则在小鼠肠内容物当中,乳杆菌水平会显著增加,而大肠杆菌水平则显著下降[4]。另外,白术能经由多种途径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其能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对于细胞的增殖加以抑制,机体抗肿瘤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鄢伟伦研究观察到,对小鼠使用的白术剂量较高的情况下,其肠道中会有较多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而肠杆菌则相对较少,这也说明白术可以帮助对肠道菌群状态加以改善。对于茯苓多糖来说,其可以促使机体可以有较高的能力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也可以使得机体免疫耐受被打破,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加以逆转,促使机体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2)清热解毒类

基于徐君的研究可知,对于肠道有益菌群来说,黄芩、黄连等都能对其生长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也可以阻止有害菌群增加。对于体外进行培养的人肿瘤细胞以及进行接种的小鼠肿瘤,黄芩苷均可发挥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也能对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产生影响,以致其活性下降。而黄连素也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对其增殖进行抑制,同时可以对其凋亡的发生加以诱导,患者出现肿瘤后的恶病质状态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转好发展。

(3)补益肝肾类

相关研究表明,在机体当中或是机体外部,对于Lewis肺癌细胞的增殖,山茱萸提取物都可以发挥较为显著的抑制效果,对于细胞周期起到明显的阻滞作用。同时,有学者观察了解到,在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方面,山茱萸煎液可以对其生长起到较好的促进效果,并且也对有害菌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果。另外,枸杞多糖在相关研究中被证实能治疗多种肿瘤疾病,并能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衡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节,使肠道中有更多的有益菌。

3 小结

综上,有研究显示,一定数量的抗肿瘤中药和复方同肠道微生态的联系较为紧密,其通常具有健脾利湿的效果,也有助于补气,改善肠道有益菌群情况,从而实现免疫力的提升[5]。尽管,现阶段未有确定的结论说明肿瘤和肠道微生态存在相关性,不过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人机体而言,在免疫系统当中,肠道微生态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有较大的概率可以起到有效的抗肿瘤效果,对肿瘤的出现及进一步加重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从已有研究结果出发,进行合理推测,认为它的抗肿瘤机制,有一定概率为对人机体当中的肠道微生态进行调节,进而促使机体有更高水平的免疫力,从而对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进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未来,建议加强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以此对于更多的抗肿瘤靶点或通路进行探索,这也可以使中医药抗肿瘤获得更多的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濮文渊,汪志霞,周春祥,等.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药抗肿瘤机制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志,2019,60(03):210-213.

[2]王泳,黄争荣,王榕平,等.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07):883-884.

[3]刘丽,刘大晟,吴先林.桃核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1):106-111.

[4]李芳,杨扶德.党参多糖提取分离、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04):42-49.

[5]朱会明,张华,王敏,.基于肠肝轴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4):8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