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的见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的见解

   蒋婷

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卫生院

张远忠 男 生于1944年,南京市溧水区柘塘中心卫生院名誉院长,南京市名中医,江苏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喉科第三代传人。

喉痹病相当于现代西医急、慢性咽炎范畴,主要以患者咽部红肿和疼痛,或以咽痒、咽干、咽异物感等相关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可以分为风热证、痰气凝结证、脾肺气虚证、阴虚津亏证等证型,在治疗之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体征进行辨证用药。张远忠医师在对喉痹病进行治疗时存在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选择几个病例进行分析。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风热证)的分析

张远忠在治疗1例风热症的喉痹病患者之时,主要用药金银花10g,连翘8g,防风5g,大力子6g,赤芍10g,浙贝母15g,玄参6g,桔红3g,黄芩10g,丹皮5g,南沙参10g,甘草3g。

以银翘散为加减,这些药物组成一个综合的方剂,旨在全面调理患者的病情。金银花和连翘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风热喉痹患者通常表现为咽喉部肿痛、咽干或伴发热等症状,金银花和连翘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疼痛和不适感。防风能够发散表邪;大力子可以疏散风热;浙贝母、桔红则能清热宣肺、止咳化痰,这些药物有助于缓解风热喉痹患者的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而赤芍、玄参、黄芩和丹皮是清热活血的药物。赤芍、玄参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黄芩和丹皮则能清心除烦、凉血散瘀。这些药物能够改善喉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南沙参是养阴清肺的药材,能够滋阴润燥、生津。在治疗喉痹时,南沙参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咽喉干燥等症状。甘草是调和药性的药材,能够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使整个方剂的配伍更加协调。

综合来看,张远忠医生在治疗这例风热症的喉痹病患者时,采用了以清热解毒、祛风化痰为主要功效的方剂。这些药物共同作用,旨在全面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痰气凝结证)的分析

张远忠在治疗1例痰气凝结证的喉痹病患者之时用到了姜半夏10g,茯苓10g,赤芍10g,防风5g,浙贝母15g,南沙参10g,薄荷3g,桔络3g,枳实10g,杏仁10g,金银花10g,川贝母(冲服)2g,黄芩10g,甘草3g。该方以二陈汤为主方加减,通过燥湿化痰、解凝散结、疏风清热的药物协同作用,对痰气凝结证的喉痹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具体而言,姜半夏、茯苓和枳实具有燥湿化痰兼行气的功效,能够针对痰气凝结的喉痹进行治疗。防风、薄荷祛风;金银花和黄芩清热利咽;浙贝母、桔络、杏仁化痰;南沙参养阴润肺;赤芍凉血散瘀,能够缓解喉痹病的症状。川贝母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药性,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细致的分析这一配方可以看出,该方配伍严谨,多药协同作用,旨在燥湿化痰、清热利咽、解凝散结,从而达到治疗喉痹病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张远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药物的增减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提醒患者要畅情志,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以预防喉痹病的再次发作。

张远忠医生的这一中药配方为痰气凝结证的喉痹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在临床应用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脾肺气虚证)的分析

张远忠医师对1例脾肺气虚症的喉痹病患者采用了党参12g,茯苓10g,白术10g,浙贝母15g,黄芪15g,防风5g,黄芩10g,白芍10g,仙鹤草15g,姜半夏10g,山药15g,桔红3g,甘草3g进行治疗。

对这一方剂进行分析可看出,选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健脾益肺,黄芪、防风益气固表的作用;浙贝母、黄芩、白芍、仙鹤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润燥、利咽止痛的功效;、姜半夏、桔红、甘草等则可燥湿化痰、止咳利咽。这些中药合用,针对脾肺气虚的喉痹病患者,可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效果。具体而言,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黄芪等药可以健脾益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从而减轻喉痹病的症状。浙贝母、黄芩、白芍、仙鹤草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虚热,减轻咽喉部的灼热感,促进炎症消退。防风、姜半夏、桔红、甘草等则可以燥湿化痰,缓解咽部干咯等症状。这些中药合用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抵抗力,缓解喉痹病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方剂中我们还需注意,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配伍。张远忠医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因此用药精准,疗效显著。由上可知,张远忠医师采用党参、茯苓、白术等中药治疗脾肺气虚症的喉痹病患者,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张远忠治疗喉痹病(阴虚津亏证)的分析

张远忠医师对1例阴虚津亏证的喉痹病患者通过使用生地10g,赤芍10g,黄芩10g,浙贝母15g,南沙参10g,石斛10g,西洋参2g,丹皮5g,防风5g,白术10g,甘草3g。方剂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方剂以养阴清肺汤加减,配伍体现了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治疗原则。生地、赤芍、丹皮、黄芩等药物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虚热。浙贝母、南沙参、石斛则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有助于恢复患者体内的津液平衡。西洋参的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作用也十分重要,其性微寒,既补气养阴又不助热生痰。再配以防风祛风、白术健脾的药物,使得全方既治标又治本。针对阴虚津亏证的喉痹病患者,张医师的方剂思路恰当。喉痹病多因阴液不足、虚火上炎引起,治疗应以养阴清热、润燥生津为主。方剂中的药物正好符合这一治疗原则,通过养阴增液、润燥止渴的治疗,患者体内的津液得到补充,虚火得以下降,喉痹症状得到缓解。

然而,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需的药物和剂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味方剂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喉痹病患者。在实际治疗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张远忠医师的方剂针对阴虚津亏证的喉痹病患者取得了显著效果,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智慧和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谨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总之,辨证治疗喉痹病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辨证治疗喉痹病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及个体差异等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中药治疗需灵活多变,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通过合理的辨证治疗,使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