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厚教授对尿蛋白疾病的中医诊治经验

/ 2

刘宝厚教授对尿蛋白疾病的中医诊治经验

李斐   通讯作者  薛国忠

兰州兰石医院  730060

摘要

在肾脏疾病中,蛋白尿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会引起肾脏的逐渐衰竭。刘宝厚先生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其临床疗效显著,其理论依据为:“湿热不退,则蛋清难以排出;淤血不散,则肾不能复原”。扶正固本,从三个层面入手。

关键词:尿蛋白;中医;诊治经验

 


Abstract

In kidney disease, proteinuria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causes a gradual failure of the kidneys. Mr.Liu Baohou has ha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many years,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is remarkable.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If dampness and heat do not retreat, the egg white is difficult to discharge; if the congestion is not scattered, the kidney cannot be recovered".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start from three levels.

Key words: urinary prote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引言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被破坏,导致血中的白蛋白流出,从而导致了蛋白尿。糖尿病肾病(CKD)是肾病综合征(CKD)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刘宝厚先生为“第一批国家级名医”,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在治疗蛋白尿方面有突出的效果。

1 本虚标实为病机特点

1.1 脾肾亏虚是病机之本

《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小球滤过膜保证白蛋白不能滤过,与“肾藏精”的理论相通,蛋白尿的出现主要责之于肾气虚弱,肾失封藏。《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虚,中气下陷,不能统血,血液中红细胞、白蛋白等外漏;原发性肾小球病与免疫紊乱相关,继发性肾小球病多由代谢性疾病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CKD的进展,免疫紊乱、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属于中医脾虚范畴,因此蛋白尿因脾肾气虚而精气外泄,是病机之本。

1.2 湿热瘀血是病机之标

正常生理功能的减退属于本虚,病理变化的出现即为标实,刘教授研究认为“实”主要与“湿热”“瘀血”相关,提出“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的学术观点。脾主运化,虚则生湿,肾主水,虚则水不利,内湿自生。湿性黏腻,交困脾土,湿性下行,最易伤肾,湿邪郁久化热,湿热相合,损伤肾络。湿热本是脾肾两虚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加重脾肾两虚,并且直接导致肾络损伤,故湿热不除,蛋白难消。《医林改错》言“久病入络为瘀血”,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凝血板块形成,血液循环障碍,对细胞供氧和带走细胞代谢产物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处于滤过膜外层的足细胞在损伤之初,首先是线粒体发生肿胀,导致足细胞能量供应障碍,抗凝、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有利于为足细胞提供充足的氧,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硬化等皆属中医“瘀血”范畴,因此瘀血不除,肾气难复。

2 自拟经验方

2.1 虚证

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决》中说“肾主虚,无实也”,清代医者江笔花认为“肾无实证”,刘教授认为肾内寓元阴元阳,CKD以肾虚为本,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两个常见的虚证,并自拟益气健肾汤和补阳健肾汤治之。以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为主要药物,益母草、当归、莪术、地龙具有养血化瘀的功效,石韦清热祛湿;其中,以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等温肾阳为主,养阴养阴的红景天、女贞子、山药为主要药物,益母草、当归、莪术具有养血化瘀作用,猪苓利水法润燥。这两个药方都含有滋补正气的中药,其中,“补阳健肾方”是以“温肾阳”为主,其组方思路与“金匮肾气丸”类似,但不以附子、桂枝等辛热之物为“劫阴”,而是以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等温煦之药为主,既不拘泥于古人,也不拘泥于古人。两方均以补虚为主,活血化瘀,以达到补而不积、通而止之目的,更好地反映了刘先生所说的“不去湿,则蛋清不去”的观点。论“血瘀不除,则肾不固”的学术思想。

2.2 实证

刘院士提出,肾小球肾炎属于免疫系统,其核心在于消除自身的抗原,其主要特点是清热燥湿,祛湿祛湿,祛邪祛湿,祛瘀通络法是肾脏自身的主要成分,我们前期研究中,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了湿浊内蕴、瘀血阻塞证等证多见。上呼吸道及尿路感染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出现蛋白尿增多的重要原因,祛湿祛邪方能取得良好效果,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清热健肾方与清热通淋方两种病理类型都属于湿热范畴,但其病变部位却存在差异,用药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一点很好地反映了刘先生“病位论治”的学术理念。依据“久病入络”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病理研究结果,以三七化瘀、消肿定痛、琥珀散瘀、利尿通淋等方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刘老师观察慢性肾脏病病人存在高血粘综合症,建立一种新的蛭龙通络丸(I号)和以三七、琥珀为主要成分的活血止血胶囊(II),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琥珀散瘀止血,利尿通淋,适用于尿中红血球增多症。蛭龙通络丸是刘教授临床上针对蛋白尿患者所用的专用药物,主要成分是地龙和水蛭。《本草纲目》指出其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并能通过抗凝、溶栓、调节纤溶、抗氧化等机制防治肾小球硬化,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蚂蟥可破血通经,逐瘀消瘀,欧阳罗山等通过网络药理研究,发现蚂蟥有效部位中5个与活血化瘀有关的重要靶标,可能涉及到凝血、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途径。由此可以看出,水蛭通络汤起到的是活血化瘀的效果,与虫类药物具有活血通络的效果是一样的。

3 诊治方案

3.1 中西药有机结合,积极治疗原发病

刘院士注重“病证结合”的诊疗方式,贯彻“中西两诊,中西医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刘博士的指导下,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展,同时应用西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并对剩余的肾脏进行了保存。

3.2 经验方制成胶囊守方治疗

刘老师所开的一套经医院处方,全部做成了便于口服、节约中药的胶囊。针对某一特定病人,刘老师先从阴阳两方面进行了辨证,即:阳虚者用补阳健肾丸,阳虚者用益气健肾胶囊,阳虚者用益气健肾胶囊,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通淋健肾胶囊(清热通淋汤方),两种药物均需1-2周,其间停服补阳健肾胶囊或益气健肾胶囊,再视尿液中的尿液呈阴性,以蛭龙通络丸和尿潜血为主要药物,以小便隐血为主要药物,以小便隐血为主要用药。

3.3 依据病情变化用汤药补充治疗

刘先生取药的思路来自《伤寒论》,而《伤寒论》中对“本证”、“兼证”和“变证”三个方面的论述,以桂枝汤为例,本证以桂枝汤为主,并以桂枝汤为主,并以桂枝汤为证,对变证进行“察其脉而知其所触何逆,因证而施之”,用于《伤寒论》中的“本证、兼证、变证”,用于本证,并以此方为证;病人情况比较复杂,仍然以肾病为主,加上中药汤剂,可拓宽用药范围;如果病人有肾病之外的其它变证,则用中药随症同治,比如中焦痞满,宜用半夏泻心汤等。

总结

研究发现,在 CKD进程中,血浆中多种大分子物质可引起肾小球系膜硬化,增加其对肾组织的重吸收,并可引起肾小管炎症及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引起间质纤维化。所以,对蛋白尿进行有效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刘先生学术实践丰富,注重脾胃,注重脾胃,以补虚为主,以补虚为法,对蛋白尿进行调理,是一种有价值的临床实践,蛭龙通络丸的机理尚需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商俊芳,张文君,王金海等.清热健肾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湿热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4(01):58-59.

[2]高成宝.刘宝厚教授治疗肾脏病蛋白尿的经验[J].甘肃科技,2022,32(08):134-136.

[3]商俊芳.运用刘宝厚教授“湿热不除,蛋白难消”思想治疗肾脏病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23,34(10):31-32.

[4]杨世勤.刘宝厚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2,13(05):379-380.

[5]李永新.刘宝厚教授诊治肾病综合征经验[J].甘肃中医,2021,24(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