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探究

郭文果

汉源县九襄镇卫生院 四川雅安625302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全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还能降低其疾病复发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中医全科;消化不良;疗效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发病后,可引发患者出现上腹痛、腹胀、嗳气、早饱等症状,从而会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治疗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需尽早治疗。对消化不良,西医多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药物对患者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有限,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全科是一种以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性治疗技术,临床研究指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颇佳,但是,关于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研究并不多见[1]。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分布:20-75岁,平均年龄(48.42±2.15)岁,病程分布:5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18±2.07)年;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年龄分布:21-74岁,平均年龄(48.46±2.13)岁,病程分布: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23±2.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中关于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存在本研究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口服10mg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213),一天3次,连续治疗20天。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全科治疗,(1)中药治疗,口服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药物组方为太子参15g、陈皮15g、茯苓15g、半夏15g、白术10g、砂仁6g、木香6g、甘草5g,加水煎煮,取汁300mL给患者分早晚两次温服。(2)穴位贴敷治疗,将太子参、生姜等具有健脾补气、和胃降逆功效的药物制成一定形状的贴片,贴敷于患者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胃俞等穴位上。(3)中医按摩治疗,用手掌在患者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逐渐扩大按摩范围,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按摩1-2次。(4)针灸治疗,取患者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先对各穴进行消毒,然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对各穴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将艾条悬挂在针柄上进行悬灸。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病情复发率,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70%;有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治疗后,患者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停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了解其病情复发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情复发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治疗总有效率

[例/(%)]

病情复发率

[例/(%)]

对照组

35

18

11

6

29(82.86)

5(14.29)

观察组

35

30

4

1

34(97.14)

0(0.00)

x2

-

-

-

-

8.492

9.527

P

-

-

-

-

<0.05

<0.05

3.讨论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消化不良发病率高达23.5%,该疾病可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需尽早治疗。西医多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药物对患者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有限,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将消化不良归属为“胃脘痛”范畴,认为该疾病主要是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根据这一病机,可采用中医全科方案对患者治疗,中医全科集合了中药、穴位贴敷、中医按摩、针灸等多种技术,其中,中药治疗是给患者口服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出自《古今名医方论》,具有调中和胃、益气健脾之功效

[3]。穴位贴敷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形状的贴片,贴敷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消化不良患者,贴敷足三里穴具有健脾胃、调中气之功效,贴敷中脘穴具有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贴敷天枢穴具有疏调肠腑、理气消胀之功效,贴敷脾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益气止泻之功效,贴敷胃俞穴具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之功效。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症状。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其中,针刺中脘穴可以健脾胃、和胃降逆,对于胃脘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针刺天枢穴可以疏调胃肠气机,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有很好的疗效,针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对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有很好的疗效,针刺内关穴可以宽胸解郁、和胃降逆,对于胃脘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针刺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对于肝气郁结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有很好的疗效[4]

本研究中,对两组消化不良患者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及中医全科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中医全科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还能降低其疾病复发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同儒.六君子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1,36(10):1630-1632.

[2]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6):4.

[3]于金德,李萍,杨帅,等.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西藏科技,2022(10):24-27.

[4]刘迎霞.中医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20,51(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