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接种时的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1

计划免疫接种时的护理要点

邝松艺

雅安市雨城区南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雅安 625000

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传染病的风险。然而,在接种过程中,正确的护理要点对于免疫接种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计划免疫接种时的护理要点。

IMG_256

1.接种前护理要点

1.1了解疫苗接种禁忌症

疫苗接种禁忌症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接种疫苗可能给人体带来不良反应或加重原有疾病,因此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了解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有助于,安全、科学地进行疫苗接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症:(1)发热,体温超过37.5℃时,接种疫苗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加重病情。(2)过敏体质,对疫苗中的成分过敏,如蛋白质、明胶等,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3)慢性疾病,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时,接种疫苗可能影响疾病的控制。(4)急性疾病,患有急性传染病、严重感染、发热性疾病等时,接种疫苗可能加重原有病情。(5)神经系统疾病:患有癫痫、癔症、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时,接种疫苗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特定疫苗的禁忌症:(1)乙肝疫苗,患有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活动期、乙肝病毒携带者等,不适合接种乙肝疫苗。(2)流感疫苗,对鸡蛋过敏、急性发热、严重过敏体质等,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3)百白破疫苗,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过敏体质等,不适合接种百白破疫苗。(4)脊髓灰质炎疫苗,患有急性脊髓灰质炎、严重过敏体质等,不适合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5)麻疹疫苗,患有急性麻疹、急性腮腺炎、严重过敏体质等,不适合接种麻疹疫苗。

1.2携带相关证件

为了确保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公众在接种前需携带相关证件,如免疫接种证、身份证件等,在特殊情况下,如患有某种疾病、过敏史等,还需要携带相关的医学证明,如病历、诊断书等,以便工作人员了解接种人的健康状况,为接种人提供更为安全、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1.3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免疫规划,对儿童和成人需要接种的疫苗及其接种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按照免疫规划的指导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同时,成人也应关注国家发布的免疫接种建议,及时进行相关疫苗接种。

2.接种过程中护理要点

2.1保持接种部位清洁

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削弱或死亡的病原体,注射到人体后,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然而,如果接种部位感染,就可能导致疫苗的效果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因此,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确保疫苗充分发挥作用。

2.2避免情绪紧张

    不少人(尤其是儿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如果是成人出现这些负性情绪,可以在接种疫苗之前,可以进行几次深呼吸,以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在等待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紧张感。此外,还可以在接种疫苗之前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疫苗可以帮助我预防疾病,我会安全的”。如果是儿童出现这些负性情绪,家长可以给儿童听儿歌、看动画片、玩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对于稍大的儿童,可采用“你是最棒的!”“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等正向语言对其进行鼓励。

3.接种后护理要点

3.1接种部位观察护理

接种后,接种者应留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以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在观察期间,要注意观察接种部位的变化,如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2接种部位护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接种部位潮湿,以免引发感染。如果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以缓解疼痛。在接种部位未完全恢复前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避免污水、污染物接触到接种部位,如接种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化脓、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另外,还需避免接种部位与衣物摩擦,以免加重不适感。

3.3接种部位不适处理

接种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一般来说,这些症状会在数天内自然消失。如症状较重,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缓解:(1)抬高手臂,在休息时,将接种部位抬高,以减缓肿胀和疼痛。

(2)冷敷,用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毛巾中,敷在接种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