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探讨 

韦黎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省百色市533000

摘要:目的:探讨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早产儿指标数据。结果:研究组早产儿的呕吐时间为(3.12±0.31)天,腹胀时间为(3.51±0.24)天,胃潴留时间为(2.74±0.32)天,恢复完全胃肠喂养时间为(5.13±0.2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同时,研究组早产儿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参考组。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应用捏脊联合腹部推拿之后,早产儿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胃肠恢复良好,且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治疗后早产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发育较好。

关键词: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喂养不耐受;护理效果

引言:

早产儿的生理器官发育不健全,尤其是胃肠功能存在明显障碍,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使早产儿无法摄入充足的营养,影响早产儿的正常发育。因此需要人工干预,为早产儿输送营养,在传统干预模式下主要采取肠外营养供给方式,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此以往,早产儿的肠粘膜可能会出现损伤,影响早产儿的代谢功能。为了进一步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本院以捏背联合腹部推拿为切入点,探究该治疗方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现作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研究组45例早产儿,采用捏脊联合腹部推拿方式,平均年龄为(33.23±1.17)周,参考组45例早产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平均年龄为(33.12±1.28)周。

1.2方法

参考组主要按照早产儿的管理规范,早产儿进行不耐受治疗。在喂奶前,医生可以先对早产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吸吮时要采用消毒后的橡皮奶头,喂奶前先吸吮10分钟,为后续的喂奶做准备,如果前期吸血效果不好,还可以辅助多潘立酮混悬液(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84),在喂奶前30分钟,采用口服或鼻饲的方式摄入,每次摄入0.1mL/kg-1·次-1,持续4天左右。医生利用小剂量红霉素(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53)对患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每次用5mg/kg-1·次-1,每日用1次即可。随后医生要对早产儿的腹部进行按摩,早产儿皮肤相对脆弱,在按摩过程中要先将双手涂抹润肤油,然后再将早产儿放到保暖台上,选择合适的按摩体位沿着早产儿的身体脉络进行按摩,在按摩时要尽可能避开早产儿道脐部,每次按摩3-5分钟,按摩70次左右即可,按摩次数可以根据早产儿的身体情况而定。医生要在按摩期间观察早产儿的皮肤状态,如果早产儿的皮肤出现轻微发热,那么可以停止按摩。医生要对中脘穴和天枢穴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50次,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在早产儿的腹部按摩5-10次,帮助早产儿能够更好的吸收营养。研究组主要在参考组腹部按摩的基础上增加小儿捏背法,医生要将早产儿放到合适的体位,然后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卧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抵住早产儿的皮肤,随后食指前移,捏拿早产儿的皮肉,在捏拿过程中要注意捏拿力度,提前对手部消毒清洁指甲,避免划伤早产儿的皮肤。医生从早产儿的尾椎推到大椎两侧算作捏背一次,每次需要捏6次,持续4分钟左右,在推捏五六次时可以适当将早产儿肌肉提起,然后从命门到肾俞的方向进行左右按压。在捏脊前和捏脊后的半个小时,要禁止早产儿进食,避免早产儿出现呕吐情况。

1.3观察指标

为了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早产儿指标这几项观察指标,观察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和常规治疗的成效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SPSS20.0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结果

2.1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对比

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早产儿的早产儿的临床干预效果对比(天)

组别

例数

呕吐时间

腹胀时间

胃潴留时间

恢复完全胃肠喂养时间

研究组

45

3.12±0.31

3.51±0.24

2.74±0.32

5.13±0.28

参考组

45

4.87±0.32

5.18±0.31

4.79±0.33

8.79±0.27

P

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迟发性败血症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45

1

1

1

6.67%

参考组

45

2

2

2

13.33%

P

P<0.05

2.3治疗后早产儿指标对比

90例治疗后早产儿指标对比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治疗后早产儿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体质量(kg)

体质量差

奶量[mL/(kg·d)]

肠内营养热卡(kcal)

研究组

45

2.03±0.34

0.01±0.03

65.49±10.27

52.34±8.32

参考组

45

1.87±0.24

0.03±0.07

87.17±10.45

68.36±8.56

P

P<0.05

3.讨论

早产儿未足月时就生产,身体各项机能相对较弱,尤其是消化系统、胃动力不足等情况较为显著,使早产儿生难以消化食物,新陈代谢功能异常,新生儿的体重偏低,发育不良。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影响新生儿的后续成长,而在传统治疗模式下,虽然借助非营养性吸吮、小剂量红霉素、多潘立酮混悬液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新生儿补足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但是外界对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质疑,认为药物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医院探索绿色疗法,规避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而研究组主要采用捏背联合腹部按摩的方式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腹部按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能够刺激早产儿皮肤,让早产儿的神经中枢出现生理反应,增加早产儿的肠道蠕动,帮助早产儿能够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还有利于早产儿排便,提高早产儿的新陈代谢,而捏背治疗主要是按摩早产儿的穴位和经络。通过按摩的方式来调整早产儿的内脏功能,该方法属于中医领域比较常用的按摩方式,利用捏背能够有效的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同时,捏背并不会对早产儿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在治疗期间也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因此医院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进行治疗时,可以优先考虑捏背联合腹部推拿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桂云,吴丽英.捏脊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医药前沿,2022(7).

[2]苏定邦,陈雅杏,梁燕芬,等.小儿捏脊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家庭保健,2020.

[3]常霞,王莉,冯秀芳,等.捏脊联合腹部推拿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0.

[4]孙文华.小儿捏脊联合穴位按摩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发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7):4.

作者简介:韦黎(1986.1.9-)女、壮族、广西平果市、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