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关京鹏 付凯刚

郑州黄河河务局巩义黄河河务局 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进程当中,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要求实现黄河区域植物的协同治理,使生态环境保护能够有机地融入到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进程当中,为减少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文明,用全国10.27%的水资源滋养着全国24.14%的人口。古往今来,黄河治理一直是事关安国兴邦的大事。“十四五”时期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同其他区域重大战略任务一起,共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但与此同时,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法治体系不健全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需要有关单位能够顺应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提出高端的黄河流域治理体系,实施分类分区域管理,并完善水沙调控机制,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以此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的发展,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主要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1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发展 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黄河流域平原地区和盆地本身是我国棉花和小麦种植的重要地区,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点保护区域,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脱贫致富;在新时代背景下,解决黄河流域土壤酸化、硬化以及金属污染等问题,关乎我国粮食安全。

1.2关乎我国能源安全

黄河流域不仅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也蕴含大量的能源,甚至已经形成以天然气、石油和煤等为龙头开采态势,是国家能源运输的重要基地和关键通道。因此,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可持续建设,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和保障能源安全开采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1.3关系到我国的文化传承

黄河不仅是自然资源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身蕴含相对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黄河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能够推动区域民族的和谐相处,甚至能够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因此,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并实现可持续更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进一步落实黄河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

2近几年来黄河流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2.1法治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被引入到法制法规更新当中,但是在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以及相应文件当中,仍然缺乏合理且具体的处罚标准。也就是在这种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相关单位针对黄河流域所发生的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行为,难以立即执法,环保监管力度也不强。尤其是当地在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时候,部分单位往往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法治化和绿色化的转型发展,难以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效益的有机结合。

2.2生态环境脆弱

黄河的不同流域由于地貌特征差异相对较大,而且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循环不平衡,导致黄河流域周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以往过度的经济活动,例如石油、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再加上各类工厂的建设,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程度持续加深,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生态功能弱化以及大面积水土流失等问题,水环境矛盾加剧。具体表现为黄河流域上游发生天然草地退化的情况,沙漠化问题严重,再加上中上游地区河道淤泥堆积,容易出现干旱问题。

2.3.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差

黄河水利经济相对效益水平低,企事业单位普遍难以获得有长期收益的项目,同时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滞后、项目管理存在漏洞,这都致使相关企业无法进行足够的积累,潜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挖掘。

3推进黄河流域的系统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对策

3.1以系统思维统筹兼顾协同治理

黄河是一个整体,进行区域治理很难彻底解决黄河存在的问题。虽然现在国家对黄河流域的治理很重视,但是还是存在碎片化的管理问题。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是站在地区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黄河治理,因此,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对黄河进行统筹兼顾、协同治理,对黄河未来的治理做出整体性的规划。让各个流域统一起来,实现上中下游互补发展。

3.2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治理

省水利厅积极协同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合力推进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工作。编制完成了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建设方案。针对黄河流域入河泥沙量大的实际,编制完成了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保护建设方案,在减少入河库泥沙的同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3着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针对省内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先节水、再调水。按照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的思路,,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缺水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6大重点行动。建立了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协同推进节水。强力推进全社会全行业节水。

3.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年大计。全省水利系统将持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谋划长远,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根据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水利专项规划,抓紧完善我省水利规划,针对祁连山既是黄河也是内陆河的重要水源补给区,长江流域是全省未来重要的水源调出区和储备区,统筹推进省内三大流域的水系连通和生态保护,实现“三水互补、多源互济”,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3.5联合开展黄河重大问题攻关

黄河治理任务艰巨复杂,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历史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又要统筹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群体。建议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相关重大问题,采取更加开放的研究方式,坚持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战略合作,为建设“幸福河”共同努力。

3.6发展产权清晰的多元所有制经济

黄河水利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产权明晰,严格的产权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明晰水利企业产权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水利管理的相关规定,避免水利产权的确立不符合国家政策。为了使黄河水利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在黄河水利经济发展管理中贯彻实施多元所有制经济形式,使其能够根据水利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建设科学有效的水利企业管理制度。在多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可以股份制改造黄河水利经济产业,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的黄河水利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

3.7保持治黄投资稳定增长

黄河水利项目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进行科学编制规划和预算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应抓出机遇,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让治黄重点项目早日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加大政府对工程性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黄河水利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收入的稳定性。

结束语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先行一步,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全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施近谋远、率先发力,全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陈晓东,金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J].改革,2019(11):25-32.